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两极世界理论分阶段地回顾了外部压力与资本主义内部社会形态变革的过程,将资本主义分为土地侵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土地贡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原料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发展阶段,产业上分别对应的是公共产品性领域殖民、自然垄断性领域殖民、竞争性领域殖民。
英国崛起到19世纪中叶是土地侵占殖民阶段,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类似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以侵占土地为目的的奴隶制;
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是土地贡税殖民阶段,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是土地贡税殖民的第一环节,19世纪末期到二战结束是土地贡税殖民的第二环节,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类似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以获取基于一定土地上生存的人民上缴的贡税为目的的农奴制;
二战后到21世纪上半叶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的第一环节,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上半叶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的第二环节,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以获取基于国际不平等分工的原料和市场为目的的经济殖民形态。
扩展资料:
政治课本的推论就是工人会造反把资本家的机器国有化,然后实现共产主义。可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经济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越来越发达。相反实行国有化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的经济纷纷破产或者转型。那么政治课本里面的推论肯定是错了,但错在哪儿呢。
错就错在忽略了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即凯恩斯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在金本位制度下,政府对经济周期一筹莫展,因为政府无法随意发行货币,同时也难以临时增加税收改变社会分配。
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即现在的纸币制度下),每次到了经济危机,政府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
就是:经济危机不就是因为穷人没钱买资本家的东西吗。政府马上开出各种项目请穷人来干活,同时银行给贷款支持(贷款创造存款货币),这样穷人就有钱买东西了,资本家的东西也就卖出去了,经济也就从危机中缓过来了。
富人的钱虽然名义金额没变,但却被稀释了,即物价上涨了。这样周而复始,每到经济危机政府都出面干预,把经济从危机中拉出来,资本主义永远不会灭亡,但却留下了通货膨胀和货币永远增长这个伴生物。
所以说,通货膨胀是这个社会的必然,因为经济有周期,每到危机政府都会救经济,而救经济的代价就是通货膨胀。
为何通货膨胀是这个社会的必须呢。因为如果没有通货膨胀,社会就会停滞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有1亿元而又没有通货膨胀的话,我就放在银行吃利息再也不投资了,因为我不担心通货膨胀让我的钱贬值。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会逼着富人去投资。
只有有了投资,有新的项目新的产品新的技术,这个社会才会发展和进步。所以通胀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但是通胀又不能太高,高到大家都没有安全感,以至于大家觉得做任何投资都抵御不了通货膨胀。那就会发生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这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正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资本必须首先为了保值(战胜通货膨胀)而投资。而战胜通货膨胀最好的资产优质企业的股权、其次是核心地段的房子。
但目前中国房地产政策开始出现重大方向性变化:之前学香港,房价一直涨,最后社会阶层固化矛盾累积,最后泡沫破灭;现在明显开始转向学德国和新加坡模式,房子的投资吸引力会大大下降。权益资产成为最有可能战胜通货膨胀的资产。
当然并不是说随便投资个股权或者买个股票就可以战胜通货膨胀,这里有一系列技术问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且坚持价值投资才可以实现长期战胜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