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子姓,帝喾子殷契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商代第十代君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建立殷国,故称殷商。共传国22代,44王,619年。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其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为殷姓。②出自以居地所临殷水者,以水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颍川,居者以水名为氏,形成殷姓。这一支殷姓最初发源于北方的河南、河北一带。望族居于汝南郡,即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东南。③出自他族改姓或少数民族。如清代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殷姓。始祖:殷契。 迁徙:殷姓发祥于今河南境内,自从西周得姓之后,至秦统一六国,他们大多繁衍于这一带。秦末时,殷姓大多居于河内野王(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汉初迁汝南(今属河南),至汉北地太守殷续,又移居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并以此为中心,不断繁衍,发展成为一个较大家族。除此之外,在秦汉之际殷姓见诸史册的人物还有:会稽假守殷通,琅琊博士殷崇,雁门人殷谟,弘农功曹殷肃、东海人殷嘉,左冯翊殷周,可见此际今浙江、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均有殷姓人活动的身影。三国时有魏郡人殷登、蜀郡人殷参,吴人殷政,可见已有殷姓人南迁于今江苏、四川一带。两晋南北朝时,陈郡尤以长平之殷姓人发展迅速,族大人众,名人辈出,并发展成为殷姓陈郡郡望。此际,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官职调升等原因,殷姓又有南迁润州(今江苏镇江)、歙州(今安徽休宁)、豫章(今江西南昌)等江南之地者。如陈郡长平人殷羡、殷浩父子均仕宦于晋,后贬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今浙江衢州)。隋唐时期,殷姓除继续昌盛于陈郡长平外,分布更为广泛,并有殷盈孙在唐僖宗年间仕宦成都诸曹参军且落籍当地。宋元之际,随着金兵和蒙古骑兵南下,中原、华东等地战火连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不惜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于是殷姓分布更广,南方的广东、福建,北方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均成为殷姓难民避难所。明初,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末,殷姓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清代,殷姓人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并有山东、河北之殷姓闯关东谋生入居东三省。如今,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等省为多。目前殷姓人口列全国第104位。 郡望:汝南郡 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平舆(今属河南),相当于今天河南上蔡至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陈 郡 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河南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堂号: ①郡望堂号:汝南。②自立堂号:卧治、勤俭、畜艾、栖老等。 字辈: 某支殷氏字辈:宗朝一正光先启,家国永学祖尚兴。德广宏开承谱肇,秉文昌大三元登。
重庆江北殷氏字辈:国家崇德治,学仕绍乾坤,敏秀文光定,荣华世代长。
安徽合肥殷氏字辈:正大光明,修齐平治,道德礼书。
四川渠县殷氏字辈:仕世登朝泰,明良开景永。 名人:殷浩(?-356),东晋将领。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豫章太守殷羡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好老易。初仕为庾亮征西参军,渐迁扬州刺史、建武将军。永和中,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率军北伐,被前秦苻健军打得大败。桓温上疏弹劾,被免为庶人。永和十二年死,诏追复本官。
殷羡,东晋长平(今山西高平王根村)人。字洪乔,性介立。官至光禄勋,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太守时,都中人有托致书者百余函,羡行至石头(山名,位南京西),悉投之水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者邮。”世称寄书遗失者曰:“付诸洪乔。”又曰:“洪乔之误。”本此。
殷仲堪(?-399),东晋文学家。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始任佐著作郎,后为谢玄参军、长史,官至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孝武帝隆安二年(398)与桓玄共起兵反对执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结果被桓玄吞并,次年被俘自杀。他是当时著名清谈家,亦善文辞。原有集十二卷,已佚。今存残篇《游园赋》、《将离赋》等,散见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又有《致谢玄书》、《答桓玄四皓论》等。
殷仲文(?-407),东晋文学家。陈郡(今河南淮阳)人。桓玄姊夫,殷仲堪从弟。初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后因桓玄左迁新安太守。及玄篡位,以侍中总领诏命。玄败,复为晋尚书,出为东阳太守。未几,以谋反罪为刘裕所杀。其文为当世所重。原有集,已佚。
殷允,东晋文学家。字子思,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吏部尚书殷融之子。晋孝武帝时任豫章太守,后升任太常寺卿。《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卷,已佚。
殷淳(403-434),南朝宋目录学家。字粹远,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少好学,少帝景平初,为秘书郎、衡阳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黄门侍郎。爱好文学。在秘书阁撰《四部书大目》(四十卷),又有文集《妇人集》等行于世。
殷芸(471-529),南朝梁小说家。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位漯河市东北)人。字灌疏。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官至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武帝命作《小说》十卷,世称《殷芸小说》。此书在隋代时已不全,宋代因避太祖父弘殷之讳,遂改《商芸小说》;至明代时即已失传。鲁迅《古小说钩沈》中有其辑本。
殷钧(484-532),南朝梁臣。字季和,陈郡长平(河南西华)人。《梁书·殷钧传》言其幼以孝闻。及长,“恬静简交游,好学有思理。”梁武帝以女妻之,拜附马都尉。累迁中庶子、侍中等,领国子博士。为官勤正,颇有德政。任临川内史时,“百姓化其德,劫盗皆奔出境”。
殷开山(?-622),唐将领。名峤,以字行,雍州鄠县(陕西户县)人。《旧唐书》称其“以学行见称,尤工尺牍”。仕隋为太谷长。李渊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与攻西河,破卫文升,赐爵陈郡公,升丞相府掾。随平薛仁杲,讨王世充,以功进郧国公。
殷峤,唐大臣。字开山,雍州鄠县(今陕西户县)人。隋秘书丞僧首之子。少有学行,隋末任太谷长。参预李渊太原起兵,唐建任吏部侍郎。从太宗攻薛举,坐失军机除名,后复爵位,官至吏部尚书,封郧国公。从征刘黑闼途中病卒,谥节,图象凌烟阁。
殷璠,唐诗选家。江苏丹阳人。进士出身。后辞官归隐。编《河岳英灵集》,选录唐开元至天宝间常建、李白等二十四人诗,创标举一家宗旨、附有评论选诗体例,对后世诗歌选本颇有影响。另辑《丹阳集》,收录同乡包融、储光羲等十八人诗,已佚。
其他殷姓名人有三国吴、晋间辞赋家殷巨;南朝齐画家殷蒨,宋大臣殷孚、殷恒,文人殷淡;唐大臣殷闻礼,书画家殷仲容;明大臣殷士儋;清大臣殷化行,画家殷树伯、殷世安等。近当代殷姓名人有生理学家殷宏章,病理学家殷希彭,林学专家殷良弼,钢琴家殷承宗,汉奸殷汝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