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人口论”与“人手论”之间的争论。在一个国家里,当“人口论”占上风时,这个国家倾向于实行限制生育的政策;当“人手论”占上风时,这个国家倾向于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人口论”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吃饭和消费;而一个人只有在青年和中年时,才有劳动能力。因此, 人作为消费者是绝对的,而作为创造者是相对的。“人口论”强调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认为减少人口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
“人手论”认为:人有一张口,要吃饭;人又有两只手,能创造财富。在人口与人手的关系中,主导的一面是人手,人多固然消费多,但生产更多,因而积累也必然更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人一生中所创造的价值是大于他(或她)所消耗的价值的,正因为如此, 人类社会才会越来越进步。“人手论”强调人作为创造者的一面,认为人口增长是好事。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手论”者批判了马寅初的“人口论”;而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时,“人口论”者又占了上风。
在“人口论”与“人手论”之间,虽然我更倾向于支持“人手论”,但我同时认为,“人手论”也有其局限性。我认为,更完善的理论应是“人脑论”。
“人脑论”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不是某一种自然资源(例如石油或钢铁),而是人的头脑中的智力资源。就某一种具体的资源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但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其替代的资源,只要有一个顺畅的体制,能够充分发挥智力资源的优势,就能找到替代资源。“人脑论”主张加大对人口的投资,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转化为人才资源。
在农业时代,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最重要资源,粮食、棉花等农业产品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财富;在工业时代,钢铁、石油、汽车等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财富;但在信息时代,土地和自然资源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贫富,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资源。美国一位钢铁大王曾经说过:“即使把我现在的钢铁厂捐献出去,保留我现有的员工,我几年之内肯定会东山再起乃至恢复原状。”这说明了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在农业时代,当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人口越多,人均耕地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工业时代,工业和商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只要有一个顺畅的经济制度,基本上不存在人口过多的问题;在信息时代,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口,实际上是减少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因此,提高人口素质(而不是减少人口数量),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
综上所述,“人口论”是把人口看作负担,“人手论”是把人口看作人力资源,而“人脑论”是主张把人口转化为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