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但更多的国师出自道教,如唐代国师杨筠松,是典型的道教徒,风水学泰斗袁天罡,元朝国师丘处机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汉人统治的朝代国师出自道教,由少数胡人统治的朝代部分时期,国师则从佛教中产生。
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
扩展资料:
历史或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著名的太师:
1,《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也就是说姜子牙做过太师。
2,封神演义里的闻仲闻太师。
3,汉朝曾废掉太师一职。汉献帝初期,董卓曾为太师,董卓被杀后这个职位又被废。
4,包公案里面的庞籍庞太师。
5,宋末著名的奸臣蔡京蔡太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