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近现代因为发展经济或其他原因被破坏的历史遗址遗迹,以及对待这些问题的评论。最好整理成作文素材

2022-04-12 综合 51阅读
历史与现代共舞
2010级法学5班1017115015:江丽
曾记得温总理曾说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也古人说过读史可以明智,可见历史,在现代这个舞台上,在这个现代这个大背景下,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三湘子女我从小就很自豪,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离不开我们三湘儿女的智慧和牺牲,我们魏源吟着“师夷长技以制夷”走入了中国近代史,那从韶山冲里走出的伢子开创了中国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在那个年代,刘少奇、贺龙、彭德怀等也带着自己救中国的理想开始了浴血奋斗,新时期,袁隆平让中国从此不再饥饿、、、、、、我为我的前辈的创造的历史和丰功伟绩而深深自豪。
而我是来自湖南攸县,这里同样有着很多有关革命的故事。历史哺育着生养在这块土地的一代代儿女,先人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业绩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传,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许嘉璐所说:“一个不珍惜自己民族历史的人,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不重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一个攸县人,应当对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有所知晓,特有的地域历史文化哺育了我们,历史的车轮碾过我们脚下的土地,她不是遥远的故事,她正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流淌着。
我们这里的渌田是“北伐第一枪”诞生的地方,而我们县出了赫赫有名的“无衔将军”谭震林,著名的淮海战争中,他就是是和邓小平等人奋斗的政委,还有流放西伯利亚的红色囚徒,唐有章,而我们的临县醴陵则出了战功卓著的左权、、、、、、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肃然起敬。
而在今天我们县依然保存较好的是渌田,那个发生过北伐战争的地方。先来让我们回顾当年的历史场景。
北伐先遣军叶挺独立团在渌田的战斗。为结束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国民革命军自广东出发,誓师北伐。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唐生智任湖南省代省长,所部第三十九团驻攸县。五月唐生智已倾向国民政府。五月十七日,赣军唐福山部傅应珩旅由醴陵攻攸,与唐军战与黄图岭,数小时后唐军败退。傅应珩旅联合粤军第一路军谢文炳所属陆学文旅,于二十九日占领攸县。唐生智部退守渌田。联军于六月三日下午七时,占渌田,进逼唐军。
叶挺独立团原属国民军第四军(军长李济琛)第十二师(市长张发奎),原番号第三十四团。五月三十一日抵达永兴,闻唐生智告急,急速驰援。六月二日上午十一时抵达安仁,三日晨曦即派该团第三营援渌田,团参谋长周士第侦察队、担架队后续,半夜到达前沿,拂晓发起攻击,上午七时,赣军溃败,是役粤军第一旅一团中校团附刘光祖负伤。五时下午,叶挺部进驻攸县,过河即拆除西门下浮桥,以示坚决北伐,誓不后退。第三天在开群众大会时,会上部队长官和地方长官分别讲话,宣传北伐意义,群情激昂。后判决唐军三十九团临阵脱逃一连长一排长死刑。在攸县县城、黄图岭休整34天,七月七日,向醴陵开拔,继续北上。
北伐期间渌田之战,为北伐军北攻长沙,东征南昌,建立了前进基地。八月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军部及其所属两个师,经新市开往醴陵。十三日,第六军(军长程潜)率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十九师抵攸,休整两日后过境北上。十六日,第二军(军长谭延闾)率军部及第四师驻扎攸县。第七军(军长(李宗仁)随后过境。第二军驻攸县,保持对江西的警戒,保北伐军的后路。
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而我们也要关注在今天那些革命遗迹怎么样了?我到渌田发现,当地政府特别重视历史革命遗迹的开发与发展红色旅游,那里建了历史博物馆,供那些
对历史有兴趣的人或游客参观,而且还对当年有参与北伐战争的群众的子女及后代有相应的补贴和照顾。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那已经有些锈迹的的战斗武器,都真实的还原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据说当年北伐战争曾就在今天的渌田中学发生过战斗,走进渌田中学,发现那些很老很老的建筑上竟有当年战争的枪眼,当地人一直不舍得将这栋房子拆了,说这是前辈留给他们的财富,喝水不忘挖井人。可见,这段历史也深深的影响着当地人的情感。我有同学来自渌田,他们说几乎每户家里都保留着当年战争的子弹头,以纪念这段宝贵的历史。当我向当地人说出我是来看这里的革命遗迹时,他们很热情的招待了我,还拉着我给我讲他们从老一辈那里听到的革命故事,北伐战士们的与敌人战斗的勇敢与决心,北伐战士的智慧等等,在他们眼中,这就是属于他们的英雄。只要和农民们谈起话来,四十岁以上的人们都会骄傲地告诉你许许多多当时革命的故事,农民们不仅熟悉叶挺团长,而且也清楚地记得当时北伐军某一团某一营的具体番号。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他们甚至可以不吃中饭带着你去参观那些曾经是活动过的山林,并且指给你看,在什么地方他们曾分过地主的粮食,什么地方曾召开过的大会。所以我们县的人都评价渌田人勇敢,有血性,我也记得高中读书时,觉得渌田学生是最刻苦的,我想性格的发展也离不开那种革命精神的鼓舞。历史与现代有根纽带让他们彼此连接。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其实很多遗迹还是由于保护不当,有的已成危房,有的亟待修缮。历史在现代面前也经受着重大的考验。例如当年又发生过战斗的那栋楼已经上百年了,那已叉开的砖瓦似乎在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当地村支书说这已经是危房,也亟待修缮,可是由于经费的问题以及人们更加关注发展现代经济,追求经济效益,还很难拿出钱来整治。这似乎是很多革命遗迹目前都要面临的问题,如何让历史革命遗迹在今天同样焕发新的色彩,让我们能济发展文化效益,又不忘追求经济效益,让历史与现代共舞?这确实是摆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总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仍然具有不科学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县革命遗址的主要问题是:对革命遗址的宣传不够,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流逝,留下的重要遗址和纪念设施都受到风霜雷雪,日晒雨淋,风化残蚀,再加上人为地破坏,很多革命遗址没有任何纪念标志对革命遗址开发和利用不够,没有基本设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很少。
我县在推行“三创四化”,要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保留和保护好革命遗址、遗迹,尤为必要。目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旧城改造逐步进行,稍不注意,就会让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毁于一旦,留下更多让后人不可原谅的遗憾,故将我们初步了解的情况报告并结合相关人员的认识,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重要革命遗址的抢救性保护。攸县革命遗址数量多、分布广,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损毁严重,维修经费需求大,在目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保护工作全面进行不太现实,我们建议首先对重要的红色遗址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同时通过专家论证,确定部分能体现当地重要历史地位且急需保护的旧居,进行现状维护。而对其他的旧址则尽快立碑明示,做好宣传,防止随意拆除和改变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予以维修保护。对一些有价值的散落在民间的革命旧址、旧居,从当地农民手中赎买过来,一时资金到不了位的,也要租借出来,进行维修、复原、保护。
二是将革命遗址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革命遗址是古迹、是文物、是文化,我们建议把革命遗址保护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合理利用。在规划上,把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一起安排,特别是在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沿江风光带、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先进行勘查、调研,对已知的的革命遗址,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遗址,在坚持原地、原貌、原物的基础上,划好红线保护起来,定好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正确处理好革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三是创新革命遗址开发利用的办法。借鉴外地利用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旅游经验,既将其变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又将其变成丰厚的物质财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要进一步整合攸县红色、绿色资源,形成全方位、大开放的旅游发展格局,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革命遗址保护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最终在开发利用中促进所有革命遗址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维修。全国许多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起步早、红色旅游搞得好的地区及单位的实践经验证明,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实现了传统的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且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真正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四是多渠道加大革命遗址保护资金投入力度。革命遗址保护需要有财力保证,如果单靠市、县级地方财政拨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建议设立革命遗址旧居及纪念设施保护基金,由市文物部门归口管理,采取向各级财政挤一点,向上级部门争取一点,向社会各界募一点的办法,解决革命遗址维护修缮经费,为各地各级的革命遗址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并把革命遗址保护纳入各级党委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
五是建立有利于革命遗址工作发展的长效管理体制。从革命遗址遗迹破损原因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的管理部门。为此,我们建议根据属地原则,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保护所辖地革命遗址第一责任者的职能作用,市委、市政府成立包括宣传、文物、党史、国土、民政、旅游、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协调规划和行动。在市民政或文物部门设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党史办为协管单位,制定管理制度,具体对革命遗址进行管理和维护,使革命遗址保护有专门部门管理、有规范的工作目标责任、有检查考核机制。
六我是一名法学学生,我认为还可以加强立法,用法律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来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来丰富大家的精神世界。
以上是有关遗迹保护人员与我自己的认识提出来的建议。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是现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红色资源,加强对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县。我觉得做到以上几点,历史遗迹才能在今天发挥他应有的价值,共同促进我们的和谐社会,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共舞。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