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民间传统艺术

2020-09-20 文化 114阅读
只能将有研究的人的文章贡献一二请您参考之:
《民间剪纸 剪出民俗》
赖施虬
东方早报
翻开我国几千年的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每种民间工艺美术都有其鼎盛期和衰落期,它们不是远离民间民俗生活而被淘汰,就是由于新兴的材料出现替换而消失。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支,民间剪纸已经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民间剪纸艺术这么长时间一直能得到人们喜欢,一直传承至今,因为它始终没有远离民众的生活,保持了民俗文化赋予它的美好精神寄托。
在传统社会,剪纸往往是民间女人们显露的绝活,因为剪纸也是她们学习女红必修的一课,从小学习剪花样,“乞巧节”也可以和姐妹们比上一比。她们还在生活中学会了剪祭祀剪纸、礼花剪纸、喜花剪纸等等。当市井出现专门的剪纸作坊后,手工作坊的工匠们成批刻纸,出现了专门卖花样剪纸的艺人;制作灯彩又让工匠们知道怎样利用透光的细纹刻纸使灯彩更加美观漂亮;民间的大型祭祀活动更少不了剪纸来装饰烘托制造气氛。
其实过去很多的剪纸作品都是农民、市民在闲时业余自己制作的,他们在相互传样的创作中自娱自乐,相互欣赏,有的是为自己家生活所需而制作,有的是因亲戚朋友需要所做,也有的还会在闲时做好一些剪纸,空闲或节日时拿到集市上换点“闲钱”。而以此为生的民间剪纸工匠们只有在每年过年过节时,在有人家办喜事、办丧事,以及民间的大型祭祀活动时,用自己镂刻精美的剪纸作品换取生存需要的经济收入。中国民间剪纸艺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下传承发展剪纸艺术。
就继承传统来说,剪纸艺人不仅要在技法上继承传统的工艺技术,保持的一些绝活,如:不打画稿,“随意”剪纸,团花、折叠剪纸,一剪一个“红双喜”等等绝技;在传承技艺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剪纸不能远离民众的民俗生活需要,失去了民众就会失去它存在的市场,以至被历史所抛弃。所以,民间剪纸艺术只有与民众生活中水乳交融,提高民众对它的利用率,才会有它生存的空间。
《话“剪纸”》
魏咏柏
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09日 04 版)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装饰图案,故称为“剪纸”。《史记》中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的事情,战国时期也有用皮革、银箔镂空刻花的记载,这些为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剪纸出现。剪纸制作简便,由于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容,所以在民间很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古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当时是用来祭祀的。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剪纸招魂的风俗,这也促进了剪纸在民间的发展流行。随着时代进步,造纸业逐渐成熟,剪纸进一步得到普及,不仅祭祀用到剪纸,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是灯彩、茶盏的装饰,都有剪纸的“身影”。
直到现在,我国民间还流行着剪纸的习俗,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剪纸承载着古老深厚的文化气息,呈现出显著的地域风格特征,如北方粗犷,南方细腻。陕北剪纸体现着黄土高原秦汉文化的浓厚底蕴;苗族剪纸则显现着古朴神秘的、充满野性的生命色彩;而江南乡村的剪纸风格将江南的清秀与灵气完美地呈现出来。
另外,剪纸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人间,无所不有:吉祥图案、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岁时节令、处世礼仪等各个方面都和生活密切相关。唐代诗人徐延寿有诗言道:“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粘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将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各种惟妙惟肖的花样时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