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旅游景点英文介绍

2021-11-03 旅游 298阅读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十王堂十王堂位于普救寺中轴线之西侧,形制与罗汉堂相同并相对而立,一九九八年修复。  佛教说阴间有十王(即十殿阎罗王),堂内因塑有十王的塑像而得名,当年张生游寺时曾到过此堂。

罗汉堂罗汉堂位于普救寺中轴线之东侧,宋代形制,宽五间,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后廊,一九八八年修复。  罗汉是“阿罗汉”的省称,是释迦牟尼的护法弟子。原在印度只有十六尊者,后来又增加了两尊。到宋代成为十八罗汉。  《西厢记》中,张生游寺“数了罗汉”即指此处。

弥陀殿弥陀殿位于普救寺中轴线之南隅。宋代形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顶。一九八七年修复。殿前菩萨洞顶是宽敞的平台,供游人眺览小憩。 此殿以供阿弥陀佛而得名。阿弥陀佛是梵语的禅音,意思是“无量光明”,又称无量寿佛。

天王殿天王殿在普救寺中轴线前隅,明代形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  单檐歇顶,系一九八七年修复。    古印度神话称须弥山有“四大天王”,佛教也采用其说,宣称“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故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