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事件的时间有什么记忆方法或规律吗 ?

2020-06-12 综合 84阅读
现在的初中、高中历史一般是以课题的形式编写的,往往在时间上跨度很大,需要理解着记忆,可按照这种方式去记忆,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住这个大方向,再相辅助的记忆些人物、地点、时间即可。同时告诉你一个小方法,可以吧一些人名和时间记载小纸片上没事拿出来看看,反复的看,时间一长想记不住都难,可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目的。
有些时间特别有意思,1894-1895是甲午中日战争,十年之后1904-1905是日俄战争,再对比记忆的话再过十年1914-1918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再记忆的话就得想战争打完了就得分赃吧(要不那么多人岂不是白死了?钱不是白花了?总得搞点好处不是?),于是1919年凡尔赛会议召开,一战时中、日、俄虽同为协约国成员,但是俄国因为一战损失惨重激起了国内矛盾,进而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布尔什维克两个政府的局面,从而引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7年就退出了一战,于是俄国没有参加凡尔赛会议;中国要求恢复在山东青岛(当时被德国控制)的权益 但是日本却横插一杠,抢了去,这么一闹咱们中国学生不愿意了于是就有了五四运动么。
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例:
1、事件的起因:分析原因一般都得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因一般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思想、民族种族等方面分析(这其中分主要和次要)。
拿五四运动来说,(1)经济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底层民众饱受压榨;(2)政治上是中国国家主权和利益被帝国主义肆意践踏,直接原因是作为一战战胜国却无法收回战败国德国在青岛的权益,反被日本攫取;(3)思想文化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新思潮涌入人心;(4)民族意识上是学生和工人爱国意识的觉醒;(5)阶级分析上讲,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中国工人无产阶级的力量,奠定了阶级基础。
2、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记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即可,这部分偷不得懒,拿张小纸片记记没事拿出来看看,比如说上厕所的时候,路上骑车的时候就别看了,容易出事故。
3、事件的结果:往往就是说它的后果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意义,一般和原因都能对的上。还拿无私运动为例,(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便有了反对的对象,所以说);
(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对应原因里的阶级分析)。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融入时代背景,即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定论,这种东西一定得记住)。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对应原因里的思想文化意识)。
这是我个人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不明白的还可追问。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