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000年国内外大事件

2020-08-24 综合 353阅读
1996年-2000年大事记
1996年

1月16日
教科院召开1995年优秀科研成果汇报、交流会。

1月10月~28日
教科院组织科研人员申报国家“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以及1996年院级重点研究课题成果,申报国家重点课题13项,国家青年专项5项,确定1996年院重点课题16项。

4月5日
韩国开发学院院长李敦熙教授应邀来访,就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进行广泛交流。

4月24日
市委书记高德占在教科院《教育决策参考》第45期上批示:“我市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应加大力度”。事后,市教卫工委书记王鸿江、市教育局长李闻玺分别在《教育决策参考》上批示具体落实市领导批示意见。

4月16日
教科院第二届实验基地工作会议召开。

5月6日
教科院与民盟市委合办“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我院科研人员就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意见,大会对基础教育决策和改革实践,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月25日
天津市第六次教育信息工作会在教科院召开,王宗敏院长作专题工作报告。会议建立了以市教委主任邢元敏为站长、教科院院长王宗敏等5人为副站长的天津市信息网络交流中心站。

6月7日
教科院举办教育观念更新系列学术争鸣会,组织院内外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共五次,1.新的人才观(6月7日);2.新的质量观(6月18日);3.新的学生观(9月6日)4.新的教育价值观(9月16日);5.新的教育发展观(9月26日)。

7月8日
教科院与万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建房协议。

7月11日
教科院王宗敏院长代表教科院在市人大议事大厅向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成员、教育界人大代表汇报教科院及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对科研的指导思想、热点问题、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当前科研工作的困难与问题作了阐述,得到市人大领导的肯定和与会者的认可,会议有委员、代表共百余人参加。

10月12日
新加坡华侨潘明智先生应邀到教科院作“新加坡教育问题”的学术报告,并与院内部分科研人员座谈。

10月20日~24日
“全国学习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教科院召开。

10月28日~30日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科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应邀来院参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其应用”。会后教科院向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颁发了客座研究员聘书。

11月9日
教科院主办“博士论坛”,北师大孙喜亭教授率领十几位硕土、博士生来津,京津两地三十余名硕士、博士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的选择”为题展开讨论,我院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双方讨论热烈,发表了独到、精辟的见解。

11月18日~21日
教科院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民办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教科院召开,全国十几个省市60余名代表到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杨海波、国家教委王明达等同志致信祝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畏、国家副总督学陈德珍到会并讲话。
1997年

1月6日~7日
日本文部省教育科研所访华代表团团长一见真理子等5人,应邀到院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合作事宜。

1月10日~17日
教科院举办1996年科研成果展示会。

3月4日
院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调整、充实部分学术委员。

3月15日
在政协礼堂召开“天津市普教研修协作中心”成立大会,研修、协作中心由市教科院、市教育学院、市教研室共同组建,在科研、科普、培训等方面合作,体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4月3日
以日本山本精英先生为团长的26人青春期教育考察团,应邀来院参加中日性教育研讨会,共同就中日性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4月4日~11月7日
教科院举办系列学术争鸣讨论会,学术争鸣会由科研处、理论所共同主办,全院科研人员参加,共6次。1.两种教育价值一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之争(4月4日)。2.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与实践探索(4月18日)。3.公平与效率:教育改革中的两难选择(5月9日)。4.中国教育科学发展问题与对策(5月23日)。5.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问题(9月12日)。6.主体性教育问题(11月7日)。

4月17日~20日
教科院与市教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国社区教育研讨会暨课题组会议”,市有关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出席。

4月27日~30日
教科院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主题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如何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高教学会会长潘懋元教授、国家教委原高教司长王冀生研究员、天津教卫工委书记王鸿江、市人大科教文卫副主任武善谋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5月6日~16日
应日本地域教育协会邀请,以王宗敏院长为团长的访日代表团一行五人对日本进行为期11天的访问考察,并与日方达成互访协议,确定合作项目,进行学术交流。

6月15日~16日
全国六所教科院院长举行联席会议,王宗敏院长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介绍天津教科院的办院方针、科研情况,会后《光明日报》等媒体作了系统报导。

6月27日
在院报告厅举行“迎七一、庆回归”庆祝大会,全院人员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党的生日祝贺,对香港回归的喜庆心情。

8月17日~18日
日本甲南大学谷口文章教授一行12人应邀来院访问,就环境教育作学术演讲,会后在座谈会上,与科研人员就当前教育改革问题进行学术讨论。

8月26日
副院长张武升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育管理系研修一年。

9月2日~3日
日本教育学会会长堀尾辉久夫妇应邀来院访问,以“现代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作学术报告,会后与科研人员座谈。

9月4日
市委常委、教卫工委王鸿江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齐二木、市委教卫工委副书记张文江等人来院宣布:张瑞亭同志任教科院党委书记。

9月22日~28日
教科院与教委法规处合办“天津市教育行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班”,培训期间市教育局长李闻玺、教委副主任张云间分别作报告。

10月24日
在教科院召开实验基地工作会议,来自实验基地的负责人和院科研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

12月23日
市教委和教科院联合召开“天津市第二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规划、推动我市“九五”的教育科研工作。会上王宗敏院长作教育科研工作报告,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王鸿江、副市长庄公惠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委主任邢元敏、何致瑜也出席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教卫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局、市政协、市人大、民主党派及各区县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和学校代表一百多人。
1998年

1月
举办1997年教育科研成果展,展出成果234项,其中出版著作类成果23项,决策咨询方面的研究和调研类成果22项。

3月8日
加拿大胜克莱尔学院学者4人,在加拿大驻华使馆教育组长刘宝泉先生的陪同下来院访问,就中加两国教育现状进行学术交流,探讨今后进一步合作的项目。

4月22日
教科院召开第三届实验基地工作会议,来自大、中、小、幼实验基地的代表、院科研人员1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总结了实验基地工作,表彰了实验基地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先进工作者,奖励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

6月22日~25日
英国纽卡索大学特殊教育系研究部主任爱伦·戴森与林梅博士应邀到院访问,以“英国教育改革政策”为题进行学术演讲,会后与科研人员座谈。

8月
教科院副研究员张谦、王志平,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高访学者身份将分别前往乌克兰、澳大利亚研修。

9月14日
俞海潮副市长带领市政府、市教委有关人员到教科院进行调查研究,听取院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与部分科研人员就天津市教育发展思路及国外、国内先进省市教育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进行广泛而热烈的座谈。

10月23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津政人﹝1998﹞40号文件任命翁庆余为天津市教科院副院长。

10月28日
举行教科院二期工程一一综合科研楼建设开工仪式,院领导、万业房地产开发公司领导、南通三建公司领导出席并讲话,我院部分人员参加。

10月30日
教科院与市教委、教育局共同主编的《天津市学校名录》在市教委举行首发式,原市委常委王成怀、市教委及教科院领导出席首发仪式。

12月29日
教科院全体在职与离退休人员在华城宾馆举行新年联欢会,联欢会上邀请了我市文艺界知名演员参加,天津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话剧演员郑天庸,天津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康万生,天津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歌唱演员王仲祥,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刁雪莹等4人在联欢会上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
1999年

1月4日
教科院举办1998年教育科研成果展示会。

1月19日
经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教科院院刊《教育改革》改名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市委副书记刘峰岩、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发来贺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鸿江为刊物题词。

1月28日
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教卫工委副书记杨希禄及市委组织部、教卫工委干部处等人,来院宣布院领导班子调整意见,张武升任教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4月23日
院实验基地科研指导人实行公开竞标,召开公开竞标大会,二十余位科研人员通过竞标取得基地科研指导人资格。

5月25日~28日
教科院与创造教育研究会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典型经验研讨会”,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天津市委常委、工委书记邢元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德珍、北师大教授顾明远等国家、市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4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9月7日
教科院举办“名师名法研讨暨教师节庆祝会”,会上介绍了王连笑、王培德等五人的教学法,会上教科院聘五位名师为院荣誉研究员。

9月
教科院四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9月至12月
教科院翁庆余副院长率两位处、所长参加市委七届五次会议有关教育文件的起草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10月25日~31日
教科院派出以王德发副院长为团长的赴日教育考察团。考察团访问了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日本地域教育学会;考察了早稻田大学、玉川学园东京都综合技术教育中心、东京都国立高等工艺学校、东京都日黑区立绿丘小学等单位,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11月18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津政人﹝1999﹞41号文件任命杨桂华为天津教科院副院长。

11月26日
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主编,教科院部分科研人员参加编写的《素质教育读本》正式出版,市教委、教科院联合召开出版发行会。

12月
教科院有4项科研成果获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0年

2月28日
教科院开始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

3月8日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一行6人到教科院访问,进行教育科研交流。

4月28日~29日
由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河西区教委联合主办,二师附小承办的“全国主体教育实验研讨会”在二师附小召开。来自部分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师参加了会议。

5月21日
教科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叶澜教授作学术报告。

6月10日
教科院第四届实验基地工作会议在天津铁路一中召开,副市长俞海潮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市各区、县60多个实验基地校校长和教师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两年的工作,部署下一个协议期的任务,还进行了先进教师和优秀论文的评选。

7月10日
日本东京大学心理学教授藤永保先生访问教科院,就幼儿教育研究合作问题进行座谈。张武升院长聘请藤永保教授为教科院客座教授,并颁发聘书。

7月18日
市教委调整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市教委主任何致瑜任组长,教科院张武升院长、翁庆余副院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教科院。张武升院长兼办公室主任。

7月28日
自1995年决策,经过不懈的努力,教科院综合科研大楼交付使用。工程采取合作建房的方式,建筑面积8630.24平方米,楼高34.2米,工程总造价1600多万元。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对新科研楼(其中包括具有现代化设施、256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进行了装饰,添置了整套的办公设备,全院的整体办公条件有了新的改善。8月下旬,全院迁入新科研楼办公。

7月15日
时任副院长的杨桂华教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赴印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

9月30日
时任科研处处长的王志平研究员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

10月28日~11月1日
英国纽卡索大学教育科研考察团一行3人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并就合作研究的项目进行了协商。

11月17日
我院三项调研成果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天津市第六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12月22日~23日
教科院为庆祝建院十五周年举行系列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的主题是:“20世纪教育科学回顾21世纪教育科学展望”。围绕大会的主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陆有铨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来自全国部分省市教科所(院)、新闻单位和全国部分省市高等院校的会议代表、天津市有关单位的代表2000余人次参加大会。

12月24日
全院隆重举行建院“十五”周年庆祝大会。时任天津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邢元敏同志为庆祝大会发来贺信。出席庆祝大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市人大副主任王鸿江、天津市副市长俞海潮、市委教卫工委副书记杨希禄、市教委主任何致瑜、市教卫工委副书记王寒松、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新、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教授、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国家教育部基础司原副司长陈德珍等。大会由院党委书记张瑞亭主持,院长张武升做了“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建设一流的现代化教育科学研究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秘书长郑万通、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鸿江、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天津市老龄委主任、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鲁学政,全国著名专家郝克明、黄济、翟葆奎、李秉德、叶澜、陈信泰等为我院建院十五周年题词或发来贺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部分高等院校、本市中小学、院实验基地、区县教育局、区教科室、教研室等单位来信祝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