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有1.26亿。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有6418500户、约达3210万人,若加上未列入主客户统计范围的户数则该年有687万户、近3710万人。
至大观四年(1110年)全国有20882258户、46734784口 ,经学者考证宋代户口只统计承担赋役的成年男丁,故认为实际人口达11275万,并提出北宋人口峰值出现在靖康之乱前夕的宣和六年(1124年),全国有2340万户、12600万人。
宋金之际因战乱人口大量锐减,靖康之乱前的宣和六年(1124年)南方约有1360万户,到绍兴五年(1135年)南宋境内约有1086万户、5650万人。
自平定民乱和绍兴和议后南方人口逐步恢复,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约有1240万户、6450万人;南宋中后期因“人稠地狭”人口增长缓慢。
至嘉定十六年(1223年)达到户口峰值,官方统计有12670801户、28320085口,学者考虑到隐户问题认为该年应有1550万户、8060万人。
靖康之难后,中国再次出现中原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完颜亮南侵期间,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
若以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1102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万户,宋金之际大约有五百万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各地。
扩展资料:
宋初年仅有户650万左右。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全国有户1,600万。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2,000万(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万)。
而根据今人研究,认为宋大观三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女真南侵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
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亮南侵期间。
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据估计,南宋在人口峰值阶段,全国人口达到8,500万。若以绍兴卅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万户。
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在人口分布上。北方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丰期间有户23万,崇宁时有26万。而永兴军路则有户100万。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府也有户23万。
这两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宋朝对西夏的抗战中这些地方处于前线有关。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四路。这四路人口达到571万,占南方人口的一半。
其中两浙路最多,达到197万。江南西路户口则有166万、江南东路则有101万。福建路有106万。淮南东西路共计达到130万。
川峡四路总计有200万户、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0—150万户,广南东西路仅80余万户,京西南路有40万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