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宦官官职等级介绍

2022-08-01 综合 143阅读

东汉以后,由宦官担任的职务有:中常侍、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画室、玉堂、丙等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及掖庭、永巷、御府、祠祀、钩盾等令。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

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扩展资料

“太监”本是宦官的尊称,源起于皇帝保卫自己后宫成员贞操的需要。成为太监的前提是“净身”,清朝规定,选用太监必须是没有妻室的十六岁以下的男孩子。晚清宫中多寡妇,皇帝年纪小,所以,十岁以下的小男孩更受欢迎,太监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对于太监,朝廷大臣不敢轻视,而太监一旦算计大臣,大臣更是有苦说不出。比如,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大臣给皇帝写字,道光发现其中一个字写错了,于是让太监告诉大臣改正。

但太监存心刁难,不告诉大臣哪个字错了,光告诉他重写。大臣再写一遍错字照旧,惹得道光皇帝十分不快,结果自然影响到大臣的前途。

在历史上,汉朝、唐朝、明朝太监势力都很大,甚至成为左右朝政的一股特殊力量。对太监约束最严的是清朝,清统治者规定太监只负担杂役,绝不许参与政务,也不许结交官员,甚至不许出京。

晚清纲纪废弛,太监势力有所抬头,出现了安得海、李莲英那样的大太监,但他们无法插手国政,只靠向太后替官员求情获得“佣金”,或者靠通风报信拿点“信息费”而已。

1912年清帝逊位,中华民国允许溥仪保留皇帝的尊号,并可以继续使用太监。然而,溥仪无权无势,根本约束不了成百上千的太监,以致宫中盗窃成风,甚至建福宫被大火付之一炬。1923年,溥仪一怒之下把太监全部撵出紫禁城,太监离开皇宫,大多无家可归,栖身于寺庙,在贫困中度过余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宦官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