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的经济发展如何?

2020-06-06 财经 483阅读
宁经过近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步入了崭新阶段。目前,西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各占50%以上。全省90%的调入商品和80%的调出商品经西宁中转,对全省其它州、地、市、县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西宁工业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机床、工程机械及各种工具等产品的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纺织工业从纺纱、织造、后整理到服装制品;轻工以灯泡、塑料制品等为主,品种不断增加;化学工业已形成以化肥、制药、氟化盐、硫酸、红矾钠、润滑油等为拳头产品的支柱行业;建材工业在充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已形成水泥、沥青、保温材料、PVC低发泡板、舒乐舍板、石膏及其制品等系列产品;冶金工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厂——青海铝厂和列入全国500强的西宁钢厂及生产硅铁出名的青海山川铁合金厂,成为冶金工业龙头;食品工业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乳制品系列、三刺系列、虫草系列等保健、营养食品,多数产品已蜚声国内外。
能源、电力充裕,有年产100多万吨煤矿一座。黄河上游可建设13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60亿千瓦时,现已建成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李家峡水电站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加上市内已有的火电、水电等中小型电站,使西宁电网电力资源极为充沛。
西宁农村经济有一定基础,粮食产量18万吨,油料1.8万吨,蔬菜、肉、禽、蛋、奶自给有余。牲畜年存栏数51万头(只)。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生力军。
西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外贸进口总值超过1.6亿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2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有硅铁、机床、轴承、绵纱、骨胶、蚕豆、量刃具等十余种。三资企业不断壮大,已成为西宁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宁是全省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市场建设成绩显著,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近2万个,从业人员6万人。商业门类齐全,商品丰富,购销两旺,市场繁荣。
国民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较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9494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21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61%;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9亿元,增长1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9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93.75亿元,增长22.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37%,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5.59亿元,增长10.6%,对GDP的贡献率为32.43%。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4:51.6:44.0发展为4.5:53.9:41.6。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26亿元,增长23.62%。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9%。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9亿元,增长22.31%。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854万美元,增长10.78%,其中:进口24502万美元,增长16.08%;出口38352万美元,增长7.63%。
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8.86亿元,增长2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5亿元, 增长27.3%。
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10元,增长12.20%;农民人均纯收入3943.60元,增长16.07%。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