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占试题总分30%,均为选择题;教学基础知识占试题总分70%,均为选择题;总分100分。每年平均70分左右,可以进入面试,具体分数线视报考地区、科目略有变化。面试考试内容为说课或试讲,不同地区略有不同。
难度很大,不同于资格考试,通过及格线即可通过,招聘考试属于选拔类考试,优中选优,考试难度取决于岗位报名人数,热门学校及热门专业难度较大,;且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各占50%,要求考生尽可能在笔试环节获得高分,才有面试通过的可能性。
(1)复习备考阶段
第一阶段:告别“小白”——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就是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学习本身是一个“动脑子”活动,而非“死记硬背”的过程,尤其是第一轮复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知识之间有何关系。很多反映,第一轮复习过后,啥也没记住,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老师就要反问你,你为什么没记住?如果只是在脑中,仅仅机械记忆毫无理解,自然什么也记不住;如果知识经过思考加工,在配合风趣幽默的案例,大脑活跃度上升,自然记忆深刻。因此,请告别死记硬背,开始思考。
第二阶段:“步步为营”——巩固练习。
这一阶段就是做题,有效做题。注意啊,老师说的不是题海战术,而是“有效做题”,二者的区别在于,题海战术强调做题数量,希望通过数量优势,覆盖全部考点;“有效做题”强调做题质量,通过做题,全面覆盖已有知识,并适当进行扩充。做题的目的是全面掌握考点,已经会做的题目没必要反复做;基础知识还未掌握没必要大量扩充相关知识;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无法深入学习延伸理论。具体操作,就是使用最有代表性的真题,模拟题,编织成能够覆盖全部考点的练习册,对每一道题背后的知识点深入挖掘,把每一个知识点练精练透,精熟学习。因此,请告别题海,有效做题。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考前冲刺。
考前2周,进入最后冲刺。从心理上讲,很多人将冲刺的意义神话,认为只要经历过冲刺,自己就能够有质的改变,因为冲刺班要押题啦。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以客观题为主,130道题,押题的难度还是蛮大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告诉你必考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还需要自己去学习;除了必考知识点外,还要很多其它考点,依然需要你检验提升。那很多学生会问了,冲刺阶段,我到底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查漏补缺。通过模拟卷,找到自己哪些模块,哪些题型存在不足;其次,有针对性的补充知识,训练能力,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其三,对这些考点进行针对性联系,举一反三,强化记忆。
(2)高效备考策略
第一,“优势相对论”——复习效率最大化。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总是求全,那里不会学哪里。结果呢?发现很多不会的,还是没记住;很多会的,还是记不清。
怎么破?
首先,我们要承认,每个人的能力或知识,在短时间内的提升是有限的,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素质和特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知识或能力特点——对于机械记忆好的人来说,法律法规部分替身最快;对于逻辑清晰,善于思辨推理的学生,马哲部分更容易提高——这就是相对优势。通过前期基础课程,找到自己相对优势,集中精力在这些部分明显提升;而对于自己很难提高的部分,适当投入精力,保证基本分数即可。我们要把有限的经历,投入到适合的领域,做到事半功倍。
第二,联想学习法——对知识的理解最大化。很多同学背了半天讲义,做了半天题,发现知识的理解总是不透彻,知识点总是记不住。知识的结构好比树干,知识内容好比树叶,没有主干联系,知识就是无根叶子,很快随风飘落,什么也记不住;只有在脑中构建起知识的逻辑体系,才能更好的记忆知识。我的导师曾告诉我,“思考的越多,以及越容易”——就算是记忆性知识,当你了解到知识的逻辑,加以思考,都会产生更加持久的记忆。
如下图:心理学流派本身庞杂无聊,考点很细,彼此没啥联系,很难记忆。但如果我们将各个流派之间的关系了解清楚,记忆起来就更容易。
第三,精熟学习法——赢在知识,更赢在心态。所谓精熟学习法,是指先将知识分为小单元,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测验根据教学结果,在进行补充,直到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为止。以往教学,总是一样的知识,通过几个班次,反复学习;这些班次之间差异并不大,更多是对知识的重复。理论上,复述有利于记忆,但毕竟是最底端的记忆规律。已经掌握的知识没有必要再次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用同样的方法学多少次还是不会,到头来,不懂的知识还是要自己思考,或问老师(如果老师负责人帮你解答的话),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因此,我们建议,在第一轮复习中,就采取精熟学习的方法,模块化编制知识点,学一个懂一个,懂一个会一个,之后绝不重复;个别没有学会的知识点,进行个别答疑。第二轮复习通过题目练习,巩固之前掌握的知识模块。最后一个阶段查漏补缺,以错题为核心,以知识的补充为辅助,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