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未来5年规划图

2020-05-04 社会 324阅读
 十年后的太原会是什么样子?想必每个太原市民都想知道。虽然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去看看,但通过《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征求意见稿),已可初窥未来省城的形体轮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合体的规划。现行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于1994年开始修订,2000年正式开始实施,七年多来,为城市建设发展与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太原市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压力增大,现行总体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要求日益不相适应。由此,《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编制前的调研和勘探。经过规划部门的辛勤努力,截至目前,规划方案纲要(征求意见稿)已经过了社会公示、专家论证等多道程序,并在专家、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中不断改进、完善。
目前,太原市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山西省省会、承东启西的区域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夏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方案围绕这一定位,为太原市未来勾勒出新的发展前景。
主城:脱胎换骨换新颜
在太原市未来的双城中,主城位于东、西山之间,汾河两岸,北至二电厂、南至晋阳湖。主城将推动老城中心的职能向外疏解,优化城北、河西地区的人居环境,引导城南地区有序开发,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
老城及其周边地区通过职能疏解,成为展现太原历史风貌的核心地区。规划中,省、市行政机构将逐步外迁,腾出的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发强度,增加绿地和开放空间。对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实行严格的保护,并加强老城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在同蒲铁路以东地区,疏通双塔北路等道路,加强环境整治;搬迁烈士陵园,整治双塔周边环境,形成面向东山的楔形绿地。改造北部的胜利街地区,结合生态走廊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在省城城北地区,实施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完善服务设施,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推动太钢污染性生产环节外迁,逐步搬迁军工企业,进行生态修复。河西地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与河东地区融为一体的城市型地区。搬迁煤气化、狮头水泥、太化等污染企业,推动太重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城市南部地区以长风地区为核心,整合各个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形成主城内的现代商业和省级行政中心。此外,通过置换太行仪表厂等产业用地,构筑长风街商业、行政轴,衔接河西的长风文化商务区;推动高新区的城市化改造,加强与山西大学等的联系;结合新客站建设商业中心。
新城:辟出一片新天地
新城位于汾河东岸,南外环改造的快速路以南,南至榆次老城至晋祠的快速路,东至市区行政区界。新城以现在的小店镇、经济区、教育园区为基础,推动机场搬迁,加强区域生产服务职能的培育。
机场搬迁后,在武宿建设新城中心,培育金融、贸易、咨询、中介等生产性服务职能,同时积极吸引企业总部或区域性分支机构入驻,打造总部经济,并在其南侧为省级行政职能的外迁预留空间,将新城中心建设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决策中心。
在小店区政府周边地区,要优化和提升经济区产业结构,控制规模,完善服务职能;调整高速路,优化滨河地区环境。小店区南部,临河建设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和奥体中心,结合河西的文化产业园,打造城市南部的文体中心区,同时加快教育园区的建设。
双区:南北竖起两屏障
双区是指晋阳文化生态区和北部生态屏障区。
晋阳文化生态区位于汾河西岸,北至南中环街,南至晋祠。晋阳文化生态区的建设将利用晋阳古城、晋祠、天龙山、晋阳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以保护环境、恢复生态为主,适度发展旅游业,构建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地区。其中,重点保护晋阳古城,禁止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通过整治晋祠周边环境,组织旅游线路,优化旅游环境。一并进行的还包括:搬迁太化,进行生态恢复;加快一电厂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治理晋阳湖,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在晋阳湖以北、南内环街以南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在晋阳古城以东的滨河地区建设文化产业园;保护农田和自然村落景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