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 北大附中 101中学 (初中)哪个比较好?

2020-09-22 教育 312阅读
北大附中好!北大附中位于中关村的腹地,而清华附中和101中学都坐落在圆明园甚至更远。北大附中的选修课主要是大学教师来讲,丰富多样。近两年海淀区中考状元都出自北大附。北大附中初中部学生700人,师资优秀,有责任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接轨西方。北大附中在学和其他学校一样的教材同时使用自己编导的教材,新颖独创。
一)校本课程(丰富多样、自主选择)
博物课文学阅读科学阅读心理健康性健康

体育选修

田径 武术 健美操 地板球 棒球
篮球 排球 足球 羽毛球 乒乓球

艺术选修

声乐 口风琴 舞蹈 校园舞蹈
民族音乐欣赏 西方音乐欣赏
书法 中国画 篆刻 拼贴画 装饰画
版画 插图镂空版画 纸剪版画

兴趣选修

自然探索——博物学古典诗歌简史话剧表演
传媒与新闻吉他演奏国际象棋外教口语
Photoshop创意设计 VB程序设计技术与设计
动漫形体围棋象棋
二)特色活动(亲近自然、了解社会)

探秘北大附中走进博物馆文化魔方探秘十三陵生存体验
生物多样性学习与研究博物夏令营科技夏令营

考察基地

北京神堂峪、北京碓臼峪(生物多样性调查基地)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地质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调查基地)
北京东灵山、陕西秦岭、广西崇左(博物课考察基地)
北京十三陵镇(历史、地理、经济、环境、自然、社会综合考察基地)
三)志愿服务(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中国科技馆志愿服务点

初一年级学生:保护小学生安全、维护馆内秩序
初二年级学生:科技知识讲解员

海淀残疾人中心服务点

初一年级学生:教3—6岁儿童学说话、做游戏
初二年级学生:帮助建设图书馆、游戏中心

为母校做贡献

协助母校老师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定期捐助贫困地区学生
定点捐助学校: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完全小学
北大附中初中语文课程介绍
初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及内容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初中语文课程分段目标及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三)写作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口语交际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北大附中初中语文学科能力培养
培养整体感知能力,真正读懂文本。
1.形成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阅读理念。
2.能够准确全面地提取信息,简洁地概括文意,正确地梳理行文思路。
培养质疑思考能力,赏析品评文本。
1.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有质疑精神。
2.能够从文字之美中体会出人文之美、精神之美。
培养有目的的阅读能力,形成判断解释。
1.能够归纳整合信息,发现信息间的联系。
2.能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阅读认知。
四、培养借助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的能力。
1.在日常表达、课堂讨论发言中,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2.在写作中,能够再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北大附中初中语文学科作业与检测
作业
常规作业:预习(学案)、随笔、古文总结
机动作业:思考题、补充阅读材料及相关训练题、课内知识课外延伸型个性化作业
检测
基础知识听写检测
单元检测
期中期末综合检测
北大附中初中语文学科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由各项作业完成情况、作文成绩、单元检测成绩、学习态度等构成。
终结性评价:期中期末综合检测。
具体分值比例参加《北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说明》。
北大附中初中数学课程简介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涉及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
北大附中初中数学学科能力培养重点
1.进行素质教育,数学课程力图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从数学角度去思考的基本素养;具有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能力。
2.获得“四基”,使我们的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3.具有创新能力、养成科学态度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质疑,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数学应用,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

北大附中初中数学学科一评价方式

主要有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和终结性
1.过程性评价: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反思自己思考过程,完成课内外作业以及课堂测试、论文写作、数学制作、知识梳理等。
2.终结性评价:采用闭卷测试形式,题目有选择、填空、解答等。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分值比例参见初中部制度中的《北大附中初中部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说明》
北大附中初中英语课程简介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的整体发展。并通过英语学习和使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目标)
初中英语课程的知识与能力
学会使用1600个左右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初中博物学
--校本选修课介绍
一.课程性质
博物学,又称自然史(naturalhistory),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传统。这一学科强调对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观察与分类,内容涉及生物,地理,地质,天文,气象学及人类学等多个学科,被认为在科学史上是与数理传统并列的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
自然观察是博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类的八种智能之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价值之一。然而,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进而难以对自然产生真正的认识和感悟;另一方面,现行教育在培养综合观察与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缺失。由此可见,为学生提供真正走进自然的机会,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2009年正式开设了博物课。这一课程是面向我校初中学生开设的校本选修课,强调一下主旨思想:
1.整合性:整合多个相关学科中具有共同核心价值和有助于整体性思维方式培养的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实践性:注重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记录与思考,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与技术。
3.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研学方向的权力,为学生创设多渠道、多方式自主掌握知识及发展能力的条件。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将其发展为终身爱好,形成正确的自然观。
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及内容
目标类型 目标内容
知识目标 运用生物学分类原则和方法来辨认周围常见生物,例如植物、昆虫、鸟类等。
识别常见矿石。
运用博物学知识解释常见地质现象和天文现象。
了解常见植物栽培技术和植物生长过程。
能力目标 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如使用望远镜观察鸟类,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掌握一定的记录技能,包括使用摄影、摄像、绘画或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自然事物。
使用相关工具进行信息分析。
掌握一定的野外活动技能。
培养在野外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锻炼向他人展示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系统的、联系的思维意识。
初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
本课程以对自然事物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为主要内容,目前包括植物观察、昆虫观察、鸟类观察、植物栽培、地质考察、天文观测和项目研究等七个部分,在初一至初二的八个学段开设。
四.课程形式和学习方式
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以学生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采取多种课程形式进行教学。
具体课程形式与学习方式见表2。
表2 课程形式与学习方式
课程形式 授课对象 学习方式 教学人员 时间安排
专题讲座 全体 聆听、互动(问与答) 相关专家专业教师 1小时/次/学段
课堂教学 全体 聆听、实验考察作业合作学习 专业教师 90分钟/次/周
学段实习 全体 实地考察小组合作考察报告呈现 专业教师大学生助教学长助教 1-2天/次/学段利用假期进行
学年考察,即“自然之翼”夏令营 自愿参加 实地考察小组合作专题研究过程性汇报合作探究报告呈现 专业教师相关专家大学生助教学长助教 10天/次/学年利用假期进行
通过专题讲座,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对必要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与训练,为实践做准备。
通过学段实习,在野外环境中实践相关技能,获得新的知识,培养户外活动能力和协作能力。
通过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学年考察,为学生提供在自然界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探索自主提出的问题,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各项能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