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
辟,假借为譬。这里用为譬如之意。
景:古同“影”。
意思:譬如是树立起笔直的木杆却想要它的影子是弯曲的一样。
【原文】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极也。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又务正百;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1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2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君者,论3一相,陈4一法,明一指5,以兼覆之,兼炤6之,以观其盛7者也。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8百事之听,以饰9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10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故君人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
【注释】
1.辟:《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墨子·小取》:“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假借为譬。”这里用为譬如之意。
2.景:古同“影”。《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这里用为影子之意。
3.论:《吕氏春秋·慎行论》:“闻言必熟论。”诸葛亮《出师表》:“论其刑赏。”这里用为衡量、评定之意。
4.陈:《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诗·大雅·文王》:“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国语·齐语》:“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里用为显示、呈现之意。
5.指:古通“旨”。《管子·侈靡》:“承从天之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指极大。”《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司马迁传》:“乃论六家之要指。”这里用为意旨,意向之意。
6.炤:《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诸葛亮《出师表》:“昭陛下圣明。”清吴棠《杜诗镜铨》序:“读诗者,息众说之纷拿,仰光焰之万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这里用为显扬,显示之意。
7.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亦盛设兵以待秦。”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唐人尚未盛为之。”这里用为范围广大,广泛之意。
8.要:通“徼”。《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不庶几,不要幸。”孙星衍云:“要与徼通。”《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赵岐注:“要,求也。”《吕氏春秋·爱类》:“要利之人,犯危何益?”高诱注:“要,徼也。”这里用为探求、求取之意。
9.饰:通“饬”。《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管子·权修》:“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荀子·王制》:“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贾谊《过秦论》:“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这里用为整饬、整治之意。
10.度:《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度。”《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帝度其心。”《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里用为估计推测之意。
【译文】
领导人的道路,治理身边的不治理远处的,治理明显的不治理看不见的,治理主要的不治理杂乱的。领导人的才能,治理身边的那么远处的也就会理顺这个关系,领导人的才能,治理明显的那么看不见的也就能得到教化,领导人的才能,恰当地处理一件事那么百件事都能端正。那些全面地听闻天下的事,每天还有闲暇去治理不足的人,就是这样做的,这是治理的最高顶点。既能治理身边的事,又能致力于远处的事,既能治理明显的事,又能致力于看不见的事;既能恰当地处理一件事,又能致力于端正百件事,就是过度了,过度了就等同于达不到。譬如是树立起笔直的木杆却想要它的影子是弯曲的一样。不能治理近处,又想致力于治理远处;不能洞察明显,又想致力于去见看不到的;不能恰当地处理好一件事,又想致力于端正百件事,这与事理是违背的。譬如是想树立起弯曲的木杆却想要它的影子是直的一样。所以明白的领导人喜好要点,而昏暗的领导人喜好详细。领导人喜好要点那么百件事就能详细,领导人喜好详细那么百件事就会荒废。作为君主,衡量一个辅相,呈现一道法令,明确一个意向,来全面反复考虑,来全面显示,就可以观察到其最广泛的内容了。辅相的人,是衡量列举出百官的首领,探求百件事的听闻,用来整治朝廷中大臣以下的官吏们的职分,推测他们的功效和劳苦,衡量他们的嘉庆和奖赏,年终时拿出他们的成绩呈报给君主,恰当的就认可,不恰当的就废去职务。所以领导人民的人劳累于求索人,而休闲于使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