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古文中“充塞四虚”塞的注音为[sè]
出自:《列子·天瑞》
作者:列子
朝代:战国时期
原文: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释义:
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愚公移山古文中“惩山北之塞”的塞注音为[sāi]
出自:《列子·汤问》
作者:列子
朝代:战国时期
原文: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释义: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扩展资料:
塞有三种读音,分别为[sài]、[sè]、[sāi]
塞[sài]:
1、堵;填:~住漏洞。箱子~满了。
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儿。软木~儿。
塞[ sè ]:
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
塞[ sài ]: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外。要~。边~。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ǐ rén yōu tiān,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杞人忧天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杞人忧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