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多个国家有过春节的习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
韩国也过春节,称春节为“旧正”,与新年称“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国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
韩国过年时,年味很浓,但和中国又不大一样。
岁拜:韩国拜年之风至今盛行。晚辈就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晚辈压岁钱。春节期间,平辈人见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
祭礼:韩国过春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韩国人祭祖有严格说法,供桌的摆法有许多规则,祭祀程序也很严格。
岁餐:初一,“祭礼和岁拜”仪式后,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汤。春节食品统称为“岁餐”,米糕片汤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道。
互赠礼物:韩国春节都要互赠礼物,礼物范围很广,如牛排、黄花鱼、传统点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日用品等等。
花牌:韩国春节一家人凑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从日本传进的“花牌”了。据说90%的成年人都会打这种牌。
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朝鲜把春节称为“民俗节日”。每逢春节,朝鲜人有一套独特的礼仪习俗。
朝鲜把过春节大致分为5个步骤,一是做准备,二是穿新衣,三是拜年,四是节日饮食,五是民俗游戏。
2003年印度尼西亚正式将春节设为法定假日,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的传统佳节春节假期2天。
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全家聚餐,春节的另一个特色是到寺庙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来年更好。
“冲年喜”是越南独具特色的过年习俗。年初一早晨第一个串门的人叫冲年喜之人。许多家庭都会托一个健康善良、有福气的人来“冲年喜”,以便在新的一年给全家带来福禄与安康。
马来西亚春节人们相互拜年,喜欢带一些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放鞭炮是过春节的标志。从岁末除夕到大年初一,即使到了元宵节,大街小巷到处爆竹连声,此起彼伏。
穿新衣也历来被视为辞旧迎新标志,春节到来之前,华裔妇女们一碰面就会问:你买了新衣没有?今年做了几件新衣?
蒙古国过春节讲究吃、穿、行。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种食品,包子、羊肉和糕点必不可少。
大年初一,人们打扮一新,穿上民族服装,外出走亲访友、祭敖包、到寺庙祈福。
拜年是蒙古国人最重要的习俗,晚辈向长辈拜年并敬献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