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求减退:
a. 自2009年起,欧债危机状况每况愈下,大量来自欧洲市场的订单缩水。这方面主要受到冲击的是小家电、纺织品、新能源和部分机械制品。
b. 而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相继发生革命,使得我国对于这些国家的出口也趋于停滞。
c. 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持续低迷,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于是大部分作为美国汽车、机械、能源行业的一部分国内下游产业,减产甚至是停产。
作为我国工业产品的重要的最终消费地区,欧洲和美国的需求减缓直接影响了我国国内下游产业的需求减少。为了维持生计,一些企业不得不寻求国内市场或其他国家市场,来消化其已被撑大的产能。
2. 投资衰退:
a. 国有企业的投资,在外围经济形式下滑的情况下,已经进入缓慢增长。对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因为此前国资委曾禁止大部分央企参与,因此房地产行业投资的源头被砍掉大部分。少数可以参加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央企,也因为房地产限购、房价过高的原因,导致了相对高量的库存。
b. 而对于固定资产中设备的投资部分,也由于订单减少,企业投资意愿不高。
c. 2012年以前,银行业加息速度较稳定,因此银行的盈利较好(2011年全年最盈利行业)。而这种状况仅仅维持到降息的开始:央行在公布下调利率之后,也同时确认了各银行可以以70%-130%的水平对存贷款利率进行浮动。
于是大银行为吸存发贷,纷纷调高存款利率,并下调贷款利率。这样就在市场上对城商行和地方银行进行了挤压。即便如此,发出的贷款水平仍然保持低位。
3. 扭曲的资金需求:
a. 通过银行向市场投放贷款,是保持向经济输血的必经之路。然而银行放贷水平保持低迷,最大的原因是 需要贷款的拿不到,而拿得到钱的却不需要贷款。
b. 真正急切需要贷款的,其实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位于产业链的末端,因此上游的需求衰退会对这些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业绩滑坡。而在07年之前,很多企业在高歌猛进阶段,都纷纷贷款扩产,08年之后因为订单的减少,大部分企业的日子已经不好过。再加上欧债危机和美国就业低迷的影响,这些企业的还贷能力已经受到了很大限制。
但由于银行业需要保证其资产风险符合一系列国际银行业协议的要求,所以银行业并不能随意地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于是便造成了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支援,但却拿不到钱的局面。
c. 与之相反的是,符合放贷水平的大型企业,因为投资意愿减退,所以拿贷款的动力并不足。此前虽然有一些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但毕竟这属于违规行为,已经基本叫停。
4. 远水不解近渴
a. 政府曾经出台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房地产、铁路、新能源等等行业。但由于其一,民营资本目前已不充足,对行业的刺激度远远不够,其二民营资本偏好短期投资,不愿参与回收期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等等这些特性,民营资本并不能成为实体经济真正的救生圈。
b. 虽然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债或者IPO的形式对社会募集资金,但由于无论是我国的债市还是股市,其机制并不能做到满足大部分资金的需求。而且由于股市在07年后连续支持了几个“世界第一”的IPO,导致大量资金被抽血,现存资金已经较难保证新上市公司可以获得理想的募集金额。
c. 因此中小企业寻求资金的途径,已经基本被限定为“短期小额企业贷款”。但在企业订单逐渐萎缩,生产日趋低迷的情况下,企业能够从贷款公司获得的贷款金额已经十分有限,并且利息也高到了相当的程度。一些借不到钱的企业主甚至去举高利贷。
5. 双面夹击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以前曾屡次创出新高,主要反映在居民食品指数的高涨上。
b. 而因为生活成本不断升高,而作为主力劳动力的80-90年代青年,其需求也迅速增加:结婚、生子、就学,因此从劳动者的角度,产生了强烈的提高工资的需求。
c. 劳资矛盾可以简单用涨工资解决,但也因此抬高了企业的运营资本需求,使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增大。这对于已经没有资金来源的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最后一根压倒骆驼的稻草。
6. 整体衰退
a. 我国的制造业特点是,原材料、能源几乎都由巨大规模的国企控制,他们作为产业链的开始端,会缓慢地受到下游的传导作用影响。
b. 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大型国企积极推动产业链整合,几乎产生了寡头垄断。
c. 下游中小企业衰退的直接作用是,通过产业链的传导作用一步步影响上游的需求。目前钢铁行业的早期衰退,铜铝工业金属冶炼行业的相对过剩,煤炭行业的高库存率,基本都反映了下游需求衰退的传导结果。
d. 而下游中小企业的衰退和上游企业的高库存化和产能过剩,必然影响企业员工的收益,进一步恶化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