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之涣]原文及注释

2022-04-14 综合 103阅读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1、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5、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6、何须:何必。

7、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8、度:吹到过。

9、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0、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11、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12、来:语助词,无义。

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出自《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