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国运输行业的看法(各位高手帮帮忙吧)

2022-03-19 财经 72阅读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关于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书面报告
一.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现代物流和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运输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今天,它已发展到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多样运输部门的社会生产部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走向了开放和竞争,百姓对交通工具、运输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以下是交通运输子行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能源、矿类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2009年,全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1亿人,同比增加6479万人,增长4.4%;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3.17亿吨,超奋斗目标9674万吨,18个铁路局(公司)全部实现了奋斗目标。与2008年相比,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增加了2638万吨,增长0.8%。
公路运输业: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省级高速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会继续快速增长,中部交通运输网络将趋于完善。
水运行业:由于进出口贸易增速下降、船舶运力增加等因素影响,水路运输行业将面临结构性调整,行业内航运企业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中国远洋运输与内河运输具备长期发展潜力。2008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平均运距为1706.66公里。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平均运距为29.10公里。未来中国水运业发展前景整体上还是很明朗的。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中国将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港口行业:竞争局势比以往更为激烈,港口建设投资依然高涨,行业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增强;许多中小港口面临等级下降威胁,但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地缘优势、资金优势的重点港口获胜希望增加。2009年11月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76亿吨,较1月份增长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27.4%。
集装箱运输业:以集装箱做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迅速、简便、价廉”的特点,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可以通过综合利用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运输。中国已初步建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航空运输业:继续快速增长,成本压力小于往年,预计吞吐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在油价趋稳、人民币升值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航空运输行业的经营环境将好于往年。根据2008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机场总数达到244个,其中新建机场主要是支线机场。届时,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
从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情况看,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长,对高质量、高效率客货运输的需求越高,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和“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公路状况和车辆装备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其承担的运输量必然增长;民航则因其快速、安全的运输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运输发展规律基本相吻合。
二、我国运输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运输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跨地区、多方式的运输一条龙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给运输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铁路运输因运价长期偏低,近年来已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公路和水运企业因无法形成区域性运输网络体系,导致局部区域客货源不足,车辆和船舶的空驶率偏高,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严重。
2.现有的运输设施及设备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设备落后,蒸汽机车完成的运量仍近五分之一,5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路,有约40%的区段运输能力基本达到饱和状况,旅客运输超员现象时有发生;公路道路还没有形成干线网络,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仅占全国通车里程的9.5%,等外路的比重则高达20%,且断头路大量存在,部分公路路段流量超过设计能力,主要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港口接卸能力和疏运能力不配套,压船压港的现象经常发生;内河船舶老旧程度严重,航道通航条件差,水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民用机场数量少,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还有一半多没有通航
三、发展对策:
1、合理配置运输网络
在规划运输网络时,应合理配置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中转站、货运站、港口、空港等物流节点。企业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整体规划,统一考虑,做到既满足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交叉、迂回、空载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在设计和利用运输线路时,要进行运输线路优化。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路运输;小批量、多品种、近距离的货物运输宜采用公路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运输和紧急救灾、抢险物资的运输适合航空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确定以后,还要考虑具体运输工具的选择问题,如公路运输中要选择什么样的汽车车型(大型、轻小型或专用车辆),是用自有车辆还是选择运输公司的车辆等。
3、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努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率、实载率,减少车辆空载、迂回运输、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现象,缩短等待时间或装运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输的合理化
4、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分工,改变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生产,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动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容易经常出现空驶,动力选择不当(因为运输工具有限,选择范围太窄)、不能满载等不合理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和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运行。
5、采用先进的运输技术装备
利用专用散装及罐车可以解决粉状、液态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半挂车可以可以解决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可以解决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这些都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合理化。运输合理化还要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
6、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和模式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采用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共同运输、集运等策略。直达运输是乞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装,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在一次运输批量和客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直达运输的优势最为突出。企业也可以实施“四就”直拨运输,首先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物品分送给客户。在运输实际工作中,应推进共同运输,即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进行合作,协调运输计划,共同利用运力。
随着运输业以及物流技术的发展,应大力推广一些先进的运输模式与方法,如多式联合运输、一贯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散装化运输、智能化运输、门到门运输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