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2020-09-13 财经 164阅读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

程式MV=PY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

扩展资料:

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