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文学论著有哪些

2020-04-29 文化 217阅读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朱自清的《匆匆》、《春》等文章均列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

扩展资料:

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人,如果说我对中国传统古籍经典开始有了一些初步基础学习的话,我想,朱自清先生应该是我一位十分重要的引领人。

朱自清先生出生于1898年,江苏省海州(今东海县)人。朱自清先生文史兼长,尤擅诗论,不仅以诗人、散文家著称于世,更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学者、通才。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在我们幼年启蒙之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朱自清先生的学术著作,更是很多成年人文化“启蒙”的经典教材。

著名文史学家王瑶先生青年时期师从朱自清先生,王瑶先生在《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说:“他虽然是有成就的专门学者,但并不鄙视学术的普及工作。他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为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广度。”把我领到中国传统古典之学大门口的,正是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这本小册子。这本书是1938年9月朱自清先生为当时的教育部编写的教科书目录,1942年编订成册出版。这本书深入浅出,文词平实,几乎没有深奥的术语,内容丰富,条理明晰,通俗易懂,轻松有趣,“确是罕见的普及古代文献知识的读物”。

这本书以介绍古书经典为主,涵盖经史子集的必读书目,类似于名著导读。全书以文字之学居首,以《说文解字》为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为第十三,是全书末章,有总结全书的意思。

从甲骨卜辞,一直说到清末“新文体”、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畅行。全书最终,朱自清先生说:“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的。”朱自清先生写下这话距今已有80年,今天听来,非但没有过时,反倒似乎更是在说明当下发生的事实。

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这部小册子,成为了我在成年时期的一本启蒙教材。朱自清先生自序此书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如果说,我是那个在经典之海中希望有所收获的渔人,那么朱自清先生的这部书便是他赠给我这渔人的筌箵。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读《经典常谈》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70周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