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国家民族,单纯从个人能力上来讲,慈禧确实很让人佩服。
咸丰死后,年仅5岁的同治登基。5岁的小屁孩有能力治理国家吗?实际上行使皇帝职责的就是同治的生母慈禧。当时是 1961年,清朝可谓内忧外患。
南边太平天国;北方有捻军;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咸丰被赶出北京,这已经动摇了清廷统治,政治上的影响比太平天国占据半壁江山还大。
清廷内部,由于皇帝年幼,政治权力掌握在顾命大臣手里;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督抚在镇压天平天国的过程中,掌握了超过清廷军事实力的私人军队,曾国藩巅峰时期曾统率超过五十万大军,可以说他要是造反,天下没准就姓曾了;同时由于常年的战争和赔款,国库也空了。可以说,同治初年,慈禧和她的皇帝儿子那真的是行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但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皇帝宝座,慈禧迸发了全部的力量,先是联合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等发动政变,诛杀了顾命大臣,收回了政治权力;而在处理汉人督抚坐大的问题上,慈禧同时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对他们分化拉拢。曾是李和左的老师,三人之间是师徒同门的关系,是天然的盟友,但慈禧竟然同时给予他们权力,反而使他们变成了互相独立且有冲突的利益团体,形成了一种“三国”的局面,任何一个人造反,另外两个就会联合起来攻击,要是有两个联合起来造反,朝廷和洋人就会介入。本来有翻天之能的汉人督抚不得不乖乖听朝廷的话。
同治年间,慈禧垂帘听政,任命恭亲王奕欣领导了洋务运动,慈禧给予奕䜣完全的支持,洋务运动一度使清朝强大了起来,被称为“同治中兴”。洋务运动的成果被民国继承,民国期间重工业几乎没有太大的发展,到抗战前,民国重工业完全是在吃清朝洋务运动的老本。
1875年,年仅19岁的同治病死,没有留下子嗣,慈禧也没有儿子了,为了继续掌握权力,慈禧过继了醇亲王奕譞和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为皇帝,也就是光绪。光绪登基时年仅4岁。
光绪初年,恰好接上了同治年间的洋务运动,因此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
可以说,在咸丰死后,主少国疑,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慈禧用她一个小女人瘦弱的肩膀硬生生扛起了清朝江山,为清朝续命60年。单纯从个人来讲,无疑慈禧是女人当中很让人佩服的,其手腕能力不逊于武则天。
但其所处的阶层和位置,她越是要维持清廷统治,就越是要压制革命的发展。纵观晚清时期的所有改革,出发点统统都是在维护满人统治地位。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君宪改制,拟成立的内阁基本都是满人。因为清廷的统治就是建立在满人至上的基础上的,一旦满人失去了特殊的政治地位,仅凭满人几百万几乎变成废物的人口(晚清时期年轻一辈的满人中,出色的也就铁良、端方几个,其他的几乎都是汉军旗人。辛亥之后,大量原本中下层的满人,男的拉黄包车,女的沦落为娼妓,反而是最底层的满人,早早学会了谋生技能,反而能生存下来),满人很快就将消亡在民族主义觉醒的浪潮中,就像今天的满族连满语都没几个人会说一样。
所以她需要借助洋人的力量来压制国内越发高涨的革命情绪,压制汉人的觉醒。
从这一方面来说,说慈禧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