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镜头的玻璃,一般需要较高的折射率,从而提升光学性能,早期的玻璃通过添加铅来实现这个目标,但后来因为环保的需要而禁用了,而是用一些更贵的元素(具体是那些我也不是很清楚)来实现这个目的,进一步提高成本。
玻璃的研磨的成本是很高的,倒并不是因为人工研磨(现在还使用人工研磨玻璃的镜头,不拥有巨大销量的特性),而因为玻璃本身硬度非常高,要找比它硬得多的一些特殊合金来研磨,而且这些合金也是损耗品,成本也是摆着的。当然有些很便宜的镜头使用的树脂玻璃,随便磨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镀膜,现代光学仪器都是使用多层镀膜的,设备同样杠杠的贵,技术都是专利。
特殊玻璃,例如非球面镜,贵在研磨,超低色散镜片,贵在成分,萤石,其实就是氟化钙,早期用天然的,现在全部人工制造,佳能专利(不过这玩意不用在“有巨大销量”的镜头上)。
综上所述,镜头玻璃其实很贵。
品牌:佳能、尼康、蔡司、莱卡、适马、腾龙这些品牌的镜头能卖的很贵其实也有包含品牌的价值在里面。
消费心理:很多摄影爱好者花了很多的钱买了单反,当要拍摄特殊东西要用到其他的镜头,没办法只能买咯。再一个连最贵的相机主体都买了,为了让体验更完美花点钱买镜头就很理所当然了。商家抓住这样的消费心理,价格上坑一点就显得很自然了!就像很多玩车的朋友改车,买一些价格略高的配件是丝毫都不心疼的。
摄友:深空记忆
要是说一款相机的价值在于他能拍摄出效果好的相片,那么保证相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其有一个性能出众的镜头。为了保证镜头成像锐利、色彩还原真实、最终的成像质量,这些生产镜头光学器材生产厂商从设计、选材、新技术的应用到生产都必须有很大的投入。
除去正常的生产成本,影响镜头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设计研发】
镜头的设计从来都是先经过运算的,曲度是多少的玻璃产生怎样的折射,怎么叠,距离多少,产生什么成像,都是完全靠算的。以前是人算,现在是电脑算,但依然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现代镜头的结构远比以前的复杂,设计一款优秀的镜头出来需要投入的钱可是以百万人民币为基本单位的,所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容易和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