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议录:今天,我们为了什么而留学

2022-08-03 教育 46阅读
克服社交恐惧多融入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每年都应邀给申请留学的学生写推荐信。但是我发现,许多人对留学教育有过于美好的幻想,甚至以为留学就会有好回报,事实并非如此。
“回报”有两面性,一是经济回报未必正相关,二是视野回报往往很明显。不过,要获得这种丰富阅历、学习先进的益处,有个重要前提,即留学者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初到国外,不少留学生局限在小圈子内,对自己要求不高、不严,既不主动参与当地业界实践,也不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往往很难学到东西。留学要三思,少一些镀金之类的虚荣想法,更要克服社交恐惧症,这样才能学有所值。

要机会而非机会主义
曾接触过三名留学生,令我感慨。一名留学印度,家境殷实,出国就是镀金,回国后即成“海带”;两名留学新加坡,自主考入并获得政府奖学金,毕业后进入大型外企,拿着高薪。留学的态度和出发点不同,期望和结果也不一样。
与以前相比,留学越来越热,也越来越容易。不过,留学仅仅是一个机会,一个接受异国教育、开阔视野的学习机会,当然也是一个付出时间和金钱的过程。须知道,留学本身不带有光环效应,真正的光环是通过留学,让自己增长本领、积累见识、提高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学纵然是能够接受多元的教育,但不应该成为“机会主义”。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是一名留学生,正在东京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在东京这几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留学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读博期间,我每天基本都是在研究室中度过的,除了看书、写论文外,还会为国内媒体撰写一些有关日本的文章。读博之前,我的文字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很一般,恰恰是通过博士课程的训练,使得写作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很感谢留学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恐怕很难有进步、有成长。其实,留学不仅是为了出去看看或拿到学位,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关键是学到了什么、如何学好、怎么提升,这才是留学的价值所在。

走出去别成“游一遭”
前些年,一对朋友夫妇把儿子送去留学,回国后几经周折,找到一份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朋友向我大倒苦水,“花了我们200多万哩,40多年才挣得回本,早知今日,还不如让他早点就业!”
留学可以开拓视野和眼界,薪资虽然未必能高人一截,却因为丰富的阅历、不同的学识而蕴藏着巨大价值。不过,作为留学生,首要的还是能力培养,这是前提。能不能学到手、积累好,有没有发展规划,都需要仔细考量、从长计议。机会向来青睐有准备的人,即便是留学,也要知道自己回国后做什么、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准确定位,否则“走出去”也只不过是“游一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