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支出的透明度,充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治腐败,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机关应将“三公”经费列入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必审内容。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一是关注实际发生的“三公”费用不计入正确科目中计算,列入“办公费”、“会议费”、“维修费”、“其他支出”、“专项支出”等科目之中,有无将“三公”支出摊派转移到下属单位、其他单位或设立“小金库”列支“三公”支出等问题。
二是关注“三公”经费支出的效益。审查是否超出相关标准、定额,与同期、同系统(行业)比较情况;在出国(境)费用方面,重点看预定目的是否达到,相关报告和评估反映的结果是否确实;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执行情况,单车油耗、修理费用节约超支情况,以及有无闲置浪费情况;公务接待费用方面主要关注费用支出是否必要,标准是否超出规定等。
三是从体制机制层面关注促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和提高效益。审计机关要在揭示“三公”经费支出问题的同时,找出“三公”经费支出在机制上、制度上、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分析“三公”经费支出难管理的深层次成因,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预防腐败、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各部门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及时堵塞“三公”经费支出中的漏洞,不断提高部门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与水平。
四是结合多种审计项目和方法,形成监督“三公”经费支出的合力。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投资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都要把“三公”经费支出作为一项审计内容,广泛结合、内查外调、延伸调查。对“三公”经费支出典型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应纳入相应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