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光是钢化玻璃,所有具有内部应力(包括不均匀的材料)、晶格结构的材料都有这种现象。由内部应力所产生的光学衍射(即分离)现象专业上叫做“应力纹”,而由不均匀或晶格结构产生的叫“彩虹现象”。只是一般叫法有时区分不明显混在一块儿。这也就顺便解释了为什么透过偏光镜看手机屏幕等也有“花”的现象了。
光线有波、粒双重特性。即有波的特性,也有粒子的特性。偏光只涉及到光的波特性光波在其轴向(即传播的方向)的垂直面上,整个垂直面上360的方向上都有光波存在。有一种材料可以只允许一个方向(眼镜的偏振方向一般水平方向。即与两眼间连线平行的方向)的光波通过,其它方向的光波则不能通过。这种材料偏光材料,由这种材料制成的镜片就叫偏光眼镜。
偏光镜片确实是做太阳镜的比较理想而又比较特别的材料。偏光特性决定了即使在颜色比较浅的情况下也就是较高的透光率的情况下它对强光的削弱效果都非常明显,尤其对耀眼的光斑、亮度较高的点光源有着非常明显的削减效果,而颜色做得浅、采用较高的透光率又使它不至于在光线暗淡的时候戴着太暗从而有利于保护视力。好的偏光太阳镜在室外戴不刺眼,在室内不摘下也不会感到太多不适(当然是白天室内光线相对较好的时候)。对耀眼的光斑、较亮的点光源的削弱效果使得它非常适合郊游、登山(雪地)甚至夜间用来防止灯光炫目。
在保持较高的透光率的前提下,对强光又有着明显的削弱效果。一定认为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一定非常适合驾驶车辆的时候吧,别忙着下结论,也许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驾驶车辆与平时观看物体的方式有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驾驶车辆的时候是必须透过车前档玻璃(或侧窗玻璃)观察环境。那么,就不能忽视前档玻璃的存在。
原车前档玻璃几乎都是用钢化玻璃制成。前面说了。它特殊的加工工艺决定了其对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产生了不同的折射率(对发射率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意义不大,不再提了)。这使得不同颜色光穿过钢化玻璃后会出现分离。由于视觉分辨率有限,在颜色分离时由于距离很小人眼难以分辨,所以看到的仍然是合成后的光线,对视觉并没有不良影响。这个道理就如同彩电的一个光点实际上是红、绿、蓝三个发光点组成,但你看到的是红、蓝光点合成后的紫色而不是红和蓝两种颜色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你贴屏幕很近甚至拿放大镜观看那就只能看到红、蓝两种颜色而看不到紫色了。
这种光线再穿过偏振材料就不一样了。偏振效应会使部分已经被分离的不同波长的光线(也就是不同颜色的光)的方向导向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相差180°),通俗地说就是将一部分已经分离的颜色的距离进一步加大,就有可能被眼睛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