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熟分开是指什么?填空题。

2020-06-24 健康养生 206阅读

1、生熟食品的制售(人员)及场所分开;

2、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用具等分开;

3、生熟食品的保存分开

依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七条,设施卫生要求:

1、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下清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窗户不宜设室内窗台,若有窗台台面应向内侧倾斜(倾斜度宜在45度以上)。

2、供应自助餐的餐饮单位或无备餐专间的快餐店和食堂,就餐场所窗户应为封闭式或装有防蝇防尘设施,门应设有防蝇防尘设施,以设空气幕为宜。

第八条,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

1、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

2、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第十二条,贮存卫生要求:

1、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2、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1)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2)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5)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扩展资料:

生熟分开放主要是防止交叉感染。如生和熟食品的混放,已变质食品和正常食品的混放,生鲜海产品和熟食品的处理过程的污染,往往容易造成互为污染而引起致病菌的繁殖。

也有因食用品和非食用品的物理因素污染,如装过化学物质的容器再装食品。

误区一:生食熟食一起放。

食物不可生熟混放在一起,以保持卫生。按食物存放时间、温度要求,合理利用箱内空间,不要把食物直接放在蒸发器表面上,要放在器皿里,以免冻结在蒸发器上,不便取出。

任何食品都应少在冰箱贮存,尽量随买随吃。若贮存太久,不仅会影响食品的鲜美,还可能产生异味,再污染其他食品,特别是剩饭剩菜和香蕉、苹果等水果。

此外,应将冰箱内各类食品分类放置。生食和熟食也要分开放,防止交叉污染,切忌生熟混放。生热食物在放进去前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止食品冷冻干燥、相互污染。水果则应先擦洗干净然后存入冰箱。食品存放不要太多,存放的食物表层和内层温度相差大就容易变质。

误区二:冷藏就能“灭菌”。

专家指出,其实家庭冰箱的细菌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食用从冰箱中直接取出的食物而发生腹泻、呕吐、发热等中毒症状。

专家解释,嗜低温细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温度环境下存活,而未加工的食材如生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肉类、家禽、鸡蛋和海鲜均带有细菌,即使加工好的食品,如酱卤类、烧烤类、凉拌莱、糕点类、鱼生类等食品也是带菌的。

即使存放冰箱,也不能起到“灭菌”的作用。冰箱的低温并不能把细菌冻死,只是抑制其繁殖,细菌仍然活着,取出后在室温下很快会生长繁殖。

专家表示,冰箱里的细菌和毒素多种多样,如乳类(牛奶、奶酪等)、剩饭菜、鱼、肉、蛋、蔬菜水果等均可能被细菌污染并产生毒素,若冰箱内食物杂乱堆放,则大大增加食物交叉污染的概率,增加食物中毒风险。

因此,剩菜剩饭从冰箱取出后需充分加热后才能吃。还要定期清洁冰箱,尤其是冰箱门封条等卫生死角。

误区三:包裹保鲜膜,细菌更多。

网络流传:“西瓜切开后不能用保鲜膜封好放冰箱,这样会产生更多细菌。还不如直接就放冰箱”。对此,专家认为不正确:“用不用保鲜膜,都会有细菌,但不用保鲜膜,细菌更多。”

专家解释,若直接将西瓜“赤裸裸”地放进冰箱,会增加其感染冰箱内其他食物细菌的机会。此外,用无细菌污染的保鲜膜封好存放,也可以减少西瓜切面的水分散失,起到保鲜的作用。

专家称,不用普通胶袋装食物。一来普通的塑料袋无法密封食物,二来其成分中的乙基己基胺(DEHA)容易析出,会致癌。建议用PC、PE、PP和钢化玻璃等安全材料,一般耐温范围-20~120℃,既可存放冰箱,也可放微波炉。

若想保鲜效果更完美,保鲜盒是最好的选择:“保鲜膜和保鲜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较差,亦不能避免食物串味。而合格的保鲜容器基本不含有害物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气体流通和水分流失,可以更长时间保持食物的新鲜。”

误区四:冰箱保存食物越低温越好。

不同食物有各自贮存的适宜温度:如肉类(猪肉、牛肉等)如要长时间保存,可放在-18℃的“急冻格”,若只存放两三天,则可放在-2~5℃的“保鲜格”。

专家提醒:“并非所有食物贮存都是越低温越好,这是个误区,特别是蔬果类,低温会破坏其营养结构。”

果瓜类——如马铃薯,存放的最佳温度应是2~4℃;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的适宜存放温度为7~10℃之间。香蕉、芒果、荔枝、番茄、青瓜、面包等不宜放入冰箱保存。

所有食物在放入冰箱前均应清洗干净,去除泥、残叶等;生熟分开,熟食放在生食的上一格。各类食物用保鲜袋、保鲜盒分装,按照各类食物的保藏条件进行储存。

误区五:冰箱内温度越低越好

夏天家中的冰箱出现结霜很快,回气管凝露,冷藏效果不佳,连食物都容易变坏的现象。

专家提醒大家,夏天冰箱内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既加大冰箱负荷,也增加使用电量。因此夏天冰箱温度保持在中档左右已经足够。需要保存两天以内的食物放置在-5℃至6℃为适,需要保存一周的食物则可以放置在-12℃左右的温度下。

这时候需要注意:

第一,当冰箱内冰霜超过5毫米时,要进行除霜;定期清理冰箱内的废物;温水擦洗冰箱内外部,清洗完须打开冰箱门通风。

第二,放置于冰箱内的食物要用保鲜袋包装好,生食熟食分开;热食不能直接放进冰箱里。

第三,冰箱应放置在湿度较小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要放在角落。第四,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交叉污染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