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政府、雇主、家长和学生对大学排名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学排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大学排名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广受质疑。从风险治理的角度看,导向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大学排名公共性缺失的三大因素,因而,鼓励分类专门评价、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探索个性化定制排名、强化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树立合理的标准等,是规避大学排名风险的有效策略。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生了教育质量之忧,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则加剧了高校办学资源的竞争。大学排名产生的初衷是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彰显高校的办学影响力,而如今,大 学排名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声誉的主要工具之一。
大学排名起源于美国。早在1870年,美国联邦教育局的年度报告就根据其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对大学进行排行。第一个真正的大学排名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Report)1983年发布的,从此以后其他各国纷纷仿效,出现了以新闻媒体为发布主体的各种大学排名,典型的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德国《明镜》、加拿大《麦克林》(Maclean’s)及日本《钻石》周刊等。
中国的第一个大学排名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在1987年9月发布,此后,以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网大教育、中国校友会网、武汉大学(微博)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十多个机构发布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
大学排名的主办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杂志和门户网站为主的社会媒体;另一类是研究机构。在中国,大学研究机构是大学排名的主要生产者之一,迄今公布过大学排名的大学有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微博)等。大学排名的种类也很多,从大学排名的参与范围来看,有国际大学排名,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排名)、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名(微博)(以下简称泰晤士报排名)等,也有区域性的大学排名,如泰晤士报的亚洲大学排名(以下简称亚洲大学排名)等;从大学排名的评价内容来看,有学科排名、学术绩效排名等,也有综合排名。
随着高校、政府、雇主、家长和学生对大学排名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学排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大学排名始终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高校希望通过大学排名提升声誉,争取办学资源,吸引优秀学生;家长和学生则把大学排名作为择校的主要依据之一;雇主把大学排名作为员工招聘的参考之一;政府也将大学排名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科教资源配置的考虑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本身对大学排名的质疑从未间断过。越来越多的大学排名开始在指标选取和计算方法上下功夫,不断调整优化排名技术,以使排名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大学排名的公共性
公共性指的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公共意志、公共情感、公共价值、公共利益等要素的代表性或体现度,它衡量的是一种公有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 差异性。
大学排名的公共性体现在大学排名的服务对象和作用主体上。大学排名的服务对象是高校,作用主体是高校、政府、雇主、家长和学生,这两者决定了大学排名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公有且共享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大学排名最初只是高校“被消费”的商家行为,高校通过各自在大学排名上的表现来彰显自身的发展质量、提升声誉,以求在吸引办学资源上获得先机。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排名起初相当于行使了社会评价的功能,本意是通过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评价机制,对高校的发展起监督促进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和社会各方对大学排名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高校诉诸大学排名提升声誉的现实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大学排名由起初的“被大学消费”变成了现在的“消费大学”,高校对大学排名的过度依赖,使大学排名体现的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中 逐步渗入了私利,由公共行为变质为商业行为,直接导致了大学排名“公共性”的缺失。
大学排名的公共性决定了大学排名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即要体现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而大学排名广受质疑的根本原因,正是其公正、公平、公开性有待考验。《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现今的排名机构良莠不齐,功利性观念突出,对大学的评价方法各执己见,操作过程没有完全透明公开,使得大学排名的可靠性和公信度得不到保证,不能满足高等教育 发展对社会评价组织的要求,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大学排名的风险分析
(一)大学排名的风险定义及作用机理
最早给出风险定义的是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他指出,风险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大学排名的风险是指大学排名形成过程中及发布之后对高校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风险的生成过程,可以将大学排名的风险分为导向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
导向风险产生于排名发布后对高校行为的错误引导,是大学排名的外部风险,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正性;技术风险产生于排名规则的制定和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是大学排名的内部风险,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道德风险产生于排名机构与高校之间的互动过程,主要的形式是排名机构与大学的相互勾结,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平性(见图1)。
大学排名的三种风险互相交织,甚至互为因果,技术风险作为内部风险,有可能成为道德风险和导向风险的来源,如大学排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排名舞弊,形成大学排名的道德风险。三种风险的共同作用,对大学排名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造成威胁,从而使大学排名的公共性严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