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80回至90回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分析

2020-07-12 综合 1028阅读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遭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刘备不听赵云、秦宓、孔明之劝发兵七十五万伐吴。
张飞鞭挞末将范疆、张达,范、张割张飞首级献东吴。
先主出征,吴班为先锋,关兴,张苞护驾。
孙权使诸葛谨说刘备与东吴和好共讨曹丕。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诸葛谨劝刘备罢征而不得,回江南。
孙权差中大夫赵咨见魏帝丕,丕欲坐观虎斗,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刘备大败吴兵,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

●第八十三回
战虎亭先主得仇人
夺江口书生得大将

黄忠私自出战斩吴将史迹,后中埋伏中箭回营身亡。
先主大战虎亭。关兴斩潘璋首级而归,糜芳、傅士仁来降被剐。
孙权求和不得,筑支拜陆逊为大都督,逊令诸将坚守勿战。
先主求战不得,移寨于山林树木间避暑。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周泰等请战,陆逊以前面山路有伏兵不让出击,三日后,伏兵不得其便果出。陆逊等其兵疲意困,后发制人;吴主领兵应,曹丕派兵袭东吴。
孔明命马良速叫刘备改屯诸营,但已为时晚矣。
陆逊先使淳于丹探险明蜀兵虚实,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
陆逊追备,误入八阵图之死门,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其出生门。陆逊惧魏裘吴,不敢深入西川。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魏主出三路兵伐吴,皆被击败。
先主把白帝城馆驿改为永安宫,染病不起,托孤于孔明。孔明于刘备死后立刘禅为帝。
曹丕趁备亡用五路大兵夹攻之。
后主亲往相府请孔明理事,孔明言四路兵皆已退,唯余吴一路,又秦明后主,派邓芝往结东吴,消除旧怨,共拒操魏。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邓芝不惧油煎往说吴主决意与蜀通好,吴主派张温同邓芝赴蜀。
张温至蜀甚傲,秦宓席间难之,温不能对,孔明以善言解之,又令邓芝与张温同去吴答礼吴蜀通好。
曹丕亲自伐吴,大败而回。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孔明不顾劝阻,坚意南征。
孔明先使反间计,破三路蛮兵。
马谡建议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孔明使魏延、赵云深入蛮地,战败孟获三洞元帅,孟获亲自出战。被魏延活捉,孔明尽释其将士,待来日再决雌雄。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孔明命前来送解署药并粮草的马岱引三千军去泸河下游 渡河截粮,军士因中毒半渡而死,后知半夜水冷毒散方渡无事。马岱于夹山峪夺了蛮粮。
二洞主擒孟获见孔明,获不服,孔明再释。
孟获教弟孟优以诈降进宝于孔明以里应外合,孔明用药麻翻孟优,孟获被扮做蛮兵的马岱所捉。
孟获不服,孔明放回,谓众将三擒三纵,“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孔明于多洱河畔设寨,坚守不出,待获兵疲乏而四擒四纵。
秃龙洞洞主以的毒之四泉(哑泉,灭泉,黑泉,柔泉)败蜀兵。
孟获之兄孟节为蜀兵解毒,蜀兵掘地得水。
蛮方二十一洞主杨锋擒孟获献孔明,孔明五纵之去。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蜀军士垒土越墙得三江城。孔明计擒孟获妻子祝融夫人,换回被俘蜀将。
孔明驱败巨兽孟获,孟获诈降欲擒孔明,被孔明识破后擒获,六纵而去。
孔明设计诱乌戈国之藤甲兵至盘蛇谷中尽烧之,孟获被马岱生擒活捉。
孟获拜服,孔明让其自治。
1:曹操: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出自己的事业,是实干家,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在历史上是英雄!
司马炎:虽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貌似他没什么能耐,在三国中纯属龙套角色……(如果这是作业,那你们的老师太没水准了,居然还要分析这个龙套……)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个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称他为天下英雄,不过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本领,军事上十分窝囊,早期浑浑噩噩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败亡于军事上。
关羽:忠勇义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却号称“武圣”,砍无名小将是他的专长,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飞:勇猛却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一条心,未能出战彝陵实在是遗憾……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拥有非人的智慧,几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
庞统:虽与诸葛齐名,境遇却十分凄凉,不是得不到刘备重视,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视……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庞统悲惨地沦为华丽的龙套……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坡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老了仍然力斩五将,武力勿庸置疑。至于品德,自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生入死,而且为人刚正耿直,刘备有这种人追随真是三生有幸……
孙权: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个人认为十分对。
周瑜:《三国演义》中他心胸狭窄,嫉恨贤能,其实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才……也许周瑜最恨的不是诸葛亮,是罗贯中才对…… 2: 刘备:永不衰竭的进取心.
他的思想体系属于儒家,他在领导观上一仁治为本.他在政治,军事,情感,生活等各方面广结仁义,这样使自己的政治集团具有明确的目标定向,保证了自己政治集团的稳定性,使自己在下层社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城府很深 善于权谋
识人较准,既能看清一个人的特性能力,也能把握一个人与自己的感情深度.
不仅有知人之明,而且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极限.
曹操:制军更多的属于法家思想体系.
赏罚分明 唯才是举
机智灵活 应变能力强
坚强自信 富有乐观主义精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袁绍:决策上犹豫不定,丧失战机
用人上外宽内忌,不惟才是用
听信谗言,制造内部矛盾
袁绍曾经组织和领导了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但在袁绍手下,谋士间勾心斗角;文官对武将相陷害;上下级之间相猜忌;身后夫人间相互残杀;子辈兄弟间相攻残.这个集团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却引发和包含了多种矛盾.
董卓:专横跋扈 目中无人
为非作歹 愚鲁残暴
吕布:见利忘义 反复无常
恃勇狂傲 喜听谀言
孙权:能把握大局,行为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
广纳贤才,举贤任能
尊重和爱戴人才,广泛听取众人的意见;
任人不疑;
对部下授职授权;
给部下一愿望满足.
善于自我批评
个人性格不足:遇事犹豫 懦弱怯敌 残留儿童稚气
诸葛亮:战略上目标明确,保持主动,对军事对手的情况了如指掌,对部下独特,机智的授命方式:一,征求意见的方式.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给接受命令的部下以平等感,信任感,使其在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不生怨言,积极主动,避免心理上的抵触. 二,激将的授命方式,使用对象一般是有傲气,好胜心强的忠诚将士,因为忠诚,所以部将不会因为领导人对自己的贬损而产生怨情;因为好胜,因而能使部将发挥出他的最大能量.
善于把握战争与季节,气候条件联系起来的领导人.
对先进装备的配置和对迷信观念的利用,处事精细,虑事长远
严守军事机密,攻其不备
关羽:刚而自矜,人际关系紧张
不会识人,用人
他傲气十足的最大资本是自己的勇武,他不明白勇武只是对一般战将的起码要求,而对一个统帅任务的诸多要求中,勇力不是最重要的.
司马懿: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 善于识辨人才
他长于谋略,雄心勃勃,富于进取,”知雄守雌”,柔弱处下,以柔克刚,欲取先予,大智若愚的道家思想作为求胜的策略,这些思想在他身上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构成他独特的完整人格。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