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分为哪几种

2022-08-10 综合 205阅读

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分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主张:民族、民权、民生,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扩展资料: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总结了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和实践,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变法维新思想推向了新的阶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变法维新主张。康有为的3部著作《人类公理》(1884)、《新学伪经考》(1891)、《孔子改制考》(1892),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1888~1898年间的7次上书,系统阐述了变法纲领和改革方案。梁启超著的《变法通议》,严复著的《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和翻译的《天演论》,谭嗣同著的《仁学》等,充实了变法维新的理论和思想内容。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和戊戌变法运动的实际领导者。梁启超在变法舆论宣传上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谭嗣同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网罗,思想比较激进,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复则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理论,为变法维新运动增添了思想武器。他们是当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

中国的革命派诞生于辛亥革命。代表人物有:孙中山、章太炎、黄兴、邹容、蔡元培等。他们与改良派主要表现在手段的不同,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手段,而改良派主张非暴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中国民资经济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外国和本国政治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因为中共理论的说法是“在中华民国时的中国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且这两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并称只要无产阶级夺权后建立起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资产阶级就会“消亡”。

所以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大陆官方就认为“资产阶级在中国已不存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官方却仍沿用此说法即“资产阶级(资本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三大改造中消亡”,而更多的使用“企业家”或“实业家”来称呼资本家,有人因此而认为此说法自相矛盾,也有部分人认为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和私有制为主体的现实使资产阶级再次出现,但是实际情况上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阶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阶级革命派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