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及其参加的战役

2022-04-21 综合 940阅读
1.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2.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1-2]、[2]中国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3.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4.刘步蟾(1852-1895[1-2]),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5.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期,学习航海驾驶。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邱宝仁管带“来远”舰随舰队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海战中“来远”舰与“靖远”舰编为小队,列于北洋舰队右翼。邱宝仁与“来远”全舰官兵拼死作战,发动了对日本军舰“赤城”的围追,多次命中“赤城”舰,致其后桅折断、舰体重创,但“来远”不幸被“赤城”的尾炮击中。由于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广泛装备了装填烈性炸药的炮弹,“来远”舰由此燃起大火,几乎无法收拾。“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猛火中舰首炮依然发射,士卒奋力救火。当时为防止火焰从甲板烧入机舱,不得已将通往机舱的所有通风管、天窗密闭,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传达命令仅靠通风管传话。轮机官兵不顾200度之高温,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邱宝仁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终于将火扑灭,并将已经烧得舰体肋骨变形的“来远”安全驶回了旅顺。“来远驶回旅顺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旆,无不大奇之”。

6.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舰,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沈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态,而在军奋励,往往出人头地”。在他指挥下,全舰官兵无不誓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刹那间“超勇”全舰被黑烟笼罩,由于“超勇”舰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7.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林履中学习刻苦,“在堂屡考优等”。1875年完成基础学科学习,1876年冬,补“伏波”炮舰大副。[1]1894年7月25日中日开战,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遭遇,展开激战。“扬威”是北洋水师中舰龄较老,作战和防卫能力较弱的老舰,又处于右翼阵脚最外侧。由于北洋水师阵列跨度较大,“定远”、“镇远”的炮火不能支援到两侧阵脚的战舰,于是“扬威”、“超勇”便遭到日本游击队"吉野"等四舰的猛攻。“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正在此时,“济远”舰竟然转舵逃跑,“撞扬威舵叶,扬威行愈滞,敌弹入机舱”,舱内弹炸火起,“渐不能支”。在此危急时刻,林履中亲率千总三副曾宗巩等发炮攻敌不止。但“扬威”首尾各炮已不能转动,而敌炮纷至,舰身渐沉于海。林履中登台一望,奋然蹈海,都司帮带大副郑文超和守备二副郑景清同时落水。当时,“左一”鱼雷艇驶至,投长绳相援,林履中推而不就,随波而没,时年43岁。时人赞他“见危授命,激烈效忠,其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者”。清廷得知其事后,下旨按总兵例议恤,并世袭骑都尉世职。[1]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