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还需要哪些举措

2020-09-24 教育 93阅读

探索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


此为2014年第四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的入围案例之一。

四川宜宾市翠屏区:

探索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

案例分享

【创新背景】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是一九九七年一月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的县级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和岷江在此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长江,长江黄金水道由此开始,故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总面积1123平方千米,总人口76万。对于我国农村学校缺乏师资已人所共知,如何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成为考量教育是否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翠屏区在探索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方面主要包括“提质、保量”两方面,“提质”表现在加强师资培训、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保量”体现在建立轮换制度、配齐艺体教师、引进社区力量等。


【具体措施】


(一)建立中小学教师交流轮换制度

农村教师不合理流动问题是造成农村教师总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翠屏区在建立中小学教师交流轮换制度方面成效显著:第一、鼓励城区中小学教师到边远中小学任教,规定城区中小学2000年以后新聘任的教师应到农村中小学任教2年以上;第二、开展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活动,城镇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第三、鼓励城区教师在编、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到农村学校任教,男未满50岁,女未满45岁的中小学教师,每年按照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的3%-5%的比例,安排到捆绑学校或薄弱乡镇学校任教一学年。接收城区教师支教的农村学校,要派出相同数量的青年教师到对应的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对派出支教的教师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对到城区跟岗学校的教师,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报销差旅费和生活补助费。不服从轮换和支教安排者,当年年度考核档次最高只能评定为“基本称职”,3年内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5年内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参与各种评优奖励及特级教师的评选。


(二)开展连片走教

翠屏区出台文件实施紧缺学科教师连片走教制度,加大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力度,乡镇中心校统筹管理聘用本乡镇教师,对音、体、美、劳、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缺编的学校派出专任教师走教,共享教师资源;同时明确规定乡镇中心校语文、数学学科教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有近三年在下属各校区带教20次以上的经历,其余学科教师应有在下属各校区走教200学时的经历。


(三)配齐配足艺体教师

为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翠屏区下大力气配齐配足农村所缺的艺、体教师。第一、配齐配足学校体育教师。翠屏区按照开展阳光体育的相关要求,对义务教育1-2年级每4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9年级每5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对规模特别小难以单独配备体育教师的村小(教学点),可以按所属学校班级总数配备专、兼职体育教育,建立“走教”体制,保障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到位。第二、配足配强艺术教育师资。翠屏区通过建立和实施教师激励机制等灵活的人事编制政策,提高农村艺术教育待遇,让农村优秀艺术教师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和用得好。通过建立常规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让农村艺术教师活的更大的专业提升空间。


(四)引进社区力量充实教师资源

为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前提下,翠屏区积极引进社区力量充实教师师资,具体有以下创新点:第一、引进“家长义工”,每周安排一节到两节课让在校生的家长做“教师”,介绍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从而更为多元的向学生介绍社会实践经验,例如翠屏区凉姜学校在这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第二、学校聘请社区里的老革命、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为社会辅导员,在特定纪念日邀请到学校进行指导、开展活动,例如凉姜小学引进凉姜乡葡萄种植大户作为学生社会辅导员,为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提供了范本。


(五)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是有效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提高农村教师质量的重要举措,翠屏区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按人平100元/月标准发放农村教师特殊岗位奖励,按人平200元/月标准发放班主任岗位奖励,同时按人平100-200元/月发放农村教师专项补贴,按人平200-400元/月发放农村教师爱岗敬业专项奖励;第二、在乡镇建设教师周转房13355平方米、教师休息室3420平方米,适时推进参照按限价房(低于市场价20%-30%)建设方式、以乡镇或学校为单位建设“园丁楼”,在中心城区建设“园丁小区”,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鼓励教师扎根农村;第三、对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岗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凡在农村偏远地区教师,退休时岗位级别可在现任专业技术级别范围内晋升一档(不占学校的岗位设置数)确定退休待遇。凡在农村偏远地区任教20年及以上、离退休年限不足五年的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可不占学校的职称和岗位职数;第四、依法确保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全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第五、骨干教师数量进一步增加且骨干教师评选向农村学校、职业学校倾斜,使城乡学校在骨干教师拥有量上基本相当。


【实施效果】

通过该举措的积极实施,翠屏区城区和乡镇中心校交流到村级学校的教师达205人,同时落实农村教师每人每月100—200元的岗位津贴和每人每月200—400元的专项奖励制度;坚持每年评选表彰10个村级学校“互助共进教师团队”,落实专项奖励;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在村级学校全部建成“教师休息室”,让村级学校教师“留得住”。同时翠屏区将原有的村小、基点校全部改为所在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的校区,建立中心校干部定点联系村级学校制度,每位中层以上干部定点联系1—2所村级学校。实施中心校教师“走教”制度,发动全区中心学校美音体等紧缺学科教师在乡镇范围内“走教”,保证每个校区艺体等课程能规范开设都有力的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的活力。

【制度创新】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在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探索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方面成效显著,为各地积极开展农村教育改革、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了有效借鉴。翠屏区通过多方举措,为农村学校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师资,初步实现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