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增修胶志》载:“小珠山与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闻见记》云:“州山即为朱山,淳于州国也,吴楚之人谓州为朱,则此山宜名州山。”《胶州志》载:“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镇也。小珠千岩攒空两峰特起,万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绵亘百余里,东插入海,势如巨鳌,二山错立,天表云气,出没不绝,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据此,小珠山之名,因景观特征而得名,或因“朱”演义成“珠”,又因其面积较大,珠山小,故名小珠山。
珠山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珠山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珠山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小珠山地域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花繁水秀,清朝文士周智於有诗云:“累累形胜若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牵,神女倦游何处,双珠抛在水云边。”
望夫山孝亲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每天站于此,后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山不在高,座座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珠山的巧石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些巧石千姿百态,似人似物,似禽似兽,逼真逗趣,维妙维肖。当你走进小珠山,无数巧石争先恐后拥到你的眼前,在珠山脚下,抬头可见一只振翅欲啼的“金鸡报晓”,它正在热情的欢迎来小珠山游览的八方游客;憨态可掬的“小海龟”;铁拐李醉酒后晒放的“靴子”;“飞来石”都是那么逼真,那么的维妙维肖;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互相搀扶的“姜公背姜婆”,向人们讲叙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珠山国家森林公园
传说以前山脚下住着两位老乡村医生,人们只知道夫妇俩姓姜称姜公、姜婆,夫妻俩医术高明且心地善良。因老婆婆是小脚,走山路不方便,姜公总要背着婆婆。有一次,两人出去采药,姜公被老虎咬死,姜婆因悲痛过度昏死过去后,再也没有醒过来,老百姓将他俩葬于山下。有一年的雨季,山洪暴发,山洪过后,两位老人的坟墓不见了,山顶出现了两块重叠相依的“石老人”,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称之为“姜公背姜婆”。
登釜台筒放眼四周,可见静坐于山中的“观音拜天”,微笑于天下的“大肚佛”,行至南天门,可见谆谆教导,至理于天下的“孔子授书”,威风八面、怒啸冲天、欲霸天下的“啸天金狮”,站于雄峰之巅,可见八仙飘然过海来珠山相聚,叙说天下事的“八仙聚”;脱壳而出的“蛋生石”;神态逗人的“猴子石”等等,无不使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小珠山巧石争崛、怪石叠布,犹如神工天成,妙趣横生,给宁静的小珠山带来活力,带来灵气,巧石又好像无数的明珠撒落在群山之中,把珠山点缀得美丽动人。釜台筒,原名“望夫台”,海拔439米,釜台筒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古时,小珠山脚下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有个女儿叫香香,一家有个儿子叫石栓。二人从小青梅竹马,情笃意深,长大后,二人相亲相爱。一天,香香上山挖野菜,不慎跌断了一只胳膊,要配制接骨丹,需要釜台筒上的草药,石栓不顾山势陡险,爬了上去,采到了草药后,下山时不慎摔死了。香香用了石栓采得的草药,胳膊好了,可是她却饭不吃,水不喝,天天地村口凝望釜台筒,不久郁郁而死,人们把她久久凝望的釜台筒叫做“望夫台”。美丽的民间传说寄托了当地人民的浓浓的情思,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赋予了秀丽小珠山的神秘和生机。小珠山石洞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壑,掩映于花草丛中,点缀着小珠山的秀丽景色,当地传说曾有狐仙居住于此,有虔诚者前来请愿,有求必应,从而狐仙洞府之名远近闻名。
水是山之灵气,湾湾小溪,潺潺流水,成为小珠山流动的神韵;一泻而下的水流撞击在石板上,溅起水花朵朵,充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而涓涓细流又好比山的音乐,奏响了欢快的乐章,曲折婉转的流淌于山间谷壑。涓涓细流被落日余辉染成金黄色,粼粼泉水静中有动,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座落于小珠山脚下的青石潭,清澈见底,水从潭底青石中喷涌而出,常年不竭。小珠山水质无污染,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用于沏茶,分外清香,常饮气清目爽,延年益寿,是小珠山向人们馈赠的天然饮品。青石潭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早间,小珠山“紫草人参”得道成仙,时常嬉笑于林间小溪边,紫草晨起梳妆,红光满山,人参下河沐浴,河水晶莹甘洌,游人来此皆以水净面而濯足。
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缎的草坪,潺潺流水,步入其中,仿佛走进了世外改为桃源,人间仙境,给你一份恬然清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