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玩具:从考古发掘出的大量汉代"泥车瓦狗"、"马骑倡俳"的文物中就看出当时的模制工艺与捏塑工艺均已达到相当精致的水平。品种繁多,所创造的形象简炼生动,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后来的雕塑艺术和乐器(如陶埙等音响玩具)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和促进。
棋类玩具:棋类玩具中的围棋,汉代开始已传出国外,至唐代被列为琴、棋、书、画人的文化修养四要素之一。象棋,到宋代形成后,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棋类游戏玩具之一。
陀螺:据麻国钧先生所著《中华传统游戏大全》中说:陀螺的稳定旋转曾给原子能反应堆的发明家恩里科·费米以极大的影响。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风筝:集娱乐、健身、竞技、观赏甚至通讯探测等多种功能,又和当代文化艺术及民俗节令密切结合,反映了我国传统玩具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早在汉代以前,我国采用固定翼飞行技术实现飞天被创制出来。它对后来飞机的发明和航空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萌作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据说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就挂着一只中国风筝,上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我国风筝约在12世纪已传到国外。直到1804年,英国的航空之父乔治·凯利才制造了风筝滑翔机,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在滑翔机上装了发动机,成为世界最早的空中动力飞行器。
走马灯和滚灯:宋代创制出来的。走马灯的结构是利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作动力,冲击灯上面类似风车叶片的风车使其旋转,从而使灯上装饰的图案跟着转动起来。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热气流产生机械旋转的装置。它的基本原理与汽轮机、燃气轮机相同。这样的装置在欧洲16世纪才出现。另一种滚灯,它的内部结构主要来自古代"被薰"。是两个同心圆机环,机环内有轴,托着环内盛香料的小碗,转动薰球时,小碗可始终保持向上的位置,使其相对稳定。将其移到滚灯内使用,保证了滚灯在滚动时使灯保持稳定向上的位置。其科学原理和近代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相似。类似装置在欧洲1500年才由达·芬奇设计出来。
七巧板:是一种拼板玩具,大概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从我国古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成的。燕几是一种错综分合的案几,可以拼成各种图形,古人按图设席,供宾客娱乐。后来,将这种大人用的实用品缩小,就演化成了玩具七巧板。它是将一块正方形的纸板分成七块,用它们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这种玩具很早就传到了国外。据说十八世纪末的拿破仑一世就十分喜爱玩七巧板。他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得其时他爱不释手。即使后来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也念念不忘玩七巧板。西方人还给七巧板起了“唐图”这个名字。
九连环:也是一种古老的智力玩具,据考证它的历史最少有几百年。宋代以后在民间广泛流行,它的结构比拼图玩具稍微复杂一点,是用铁丝和铁片制成的。它共有九个环和一个柄,玩法是要把九个环一个一个套到柄里去。然后一个一个取下来。看起来不难,真正玩起来却颇费周折。15世纪已流传国外,被外国人称为Chinese Ring,认为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
华容道:它有一个带二十个小方格的棋盘,棋盘上共摆有十个大小不一样的棋子,它们分别代表曹操、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关羽,还有四个卒。棋盘上仅有两个小方格空着,玩法就是通过这两个空格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出华容道。这个玩具引起过许多人的兴趣,大家都力图把移动的步数减少。据国外资料声称,美国数学家加德纳已经创造了步数最少的世界记录81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