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8月,四川凉山州包括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6县1市,木里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29.94万,其中彝族占53.62%。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彝海结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成为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开篇典范。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扩展资料:
凉山州的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
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年)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
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
延熙元年(238年)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
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273年)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338年),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
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年),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
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586年)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嶲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源、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626年)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628年),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
贞观八年(634年)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会川县。
武后大足元年(701年)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绍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年)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
贞元十三年(797年),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800年)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绍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
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相雄长。
大的民族部落有落兰、沙麻、阿都、屈、赤页缝、巴翠、绛、如库、勿邓、两林、丰琶、门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带为马湖部。重要城镇有笼麽、大隆、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
元宪宗五年(1255年),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
元宪宗九年(1259年),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
至元十七年(1284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以亻鹿鹿部置普乐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
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
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金县,
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
永乐元年(1403)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年),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
万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
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
清顺治五年(1648年),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收复建昌诸卫。
雍正六年(1728年),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
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
清宣统二年(1910年),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
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
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