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应该读第几声呢?
不知道别瞎说,看完再说【原文】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其实“好”确实应该念三声,就是我们现在的意思 关键问题在“逑”上 这里的“逑”通“仇”,我们现在仇作姓氏还念做求,仇在上古汉语中是伴侣的意思 所以这里“好逑”就是好的伴侣 现在再说“好”为什么不可能念做四声,如果稍微了解一些古代声韵学知识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我们知道古代有些字可以破读,就是把原来的字念做去声(相当于现在的四声)之后词的词性或词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雨读三声与今同,读四声就是下雨的意思,再如衣读一声与今同,读四声就是穿衣的意思 这种破读的现象直到今天还有遗留,就比如说“好”,读三声是形容词,四声就是动词,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还有很多多音字就是这么形成的 但关键就是破读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认为破读应该起源于南北朝(其实直到南北朝人们才知道汉语是有声调的),当时的教书先生为了教学方便就让学生用改变声调的办法区别词性(虽然当时还没有词性的概念,但是已有这种语言直觉) 这样我们就知道诗经著于南北朝之前,当时还没有破读这么回事,就不可能让“好”两读 《牡丹亭·闺塾》一出里私塾老师陈最良就把“好逑”解释成“好好的求她”,就犯了这种典型的错误,而实际上是汤显祖犯的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