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气压要充到多少才算刚好?

2020-09-18 汽车 89阅读

一般来说达到2.5即可。

1、胎压应该打多少以车厂推荐值为准。车厂气压推荐值通常可以在以下地方找到:车辆用户手册,驾驶室车门(B柱附近)旁边的标签,车辆驾驶座旁的抽屉,油箱盖小门。

2、车厂胎压推荐值指的是冷却胎压。定义如下: 停车后至少三小时后或轮胎行驶不超过2公里。如果只能在热胎时测量胎压,请将所测得的胎压数值减去大约0.3巴(=4psi)就是轮胎冷却充气压力。

3、如果车厂没有特殊规定,在冬季或者夏季是不需要特别调整的。当然建议您在测量胎压时最好在常温环境下。

扩展资料:

胎压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轮压与载荷能力的关系

胎压是汽车载荷能力的标志。汽车载荷大小取决于轮胎气压的高低。根据轮胎的载荷指数与胎压及轮胎载荷容量的关系,轮胎气压越高,载荷能力越大;气压越小,载荷能力越小。

例如,载荷指数为80的轮胎,当气压为0.15兆帕时,载荷容量为300千克,而当气压为0.25兆帕时,载荷容量变为450千克。由此可见轮胎气压对汽车载荷能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胎压与汽车动力性之间的关系

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空气的阻力,而轮胎气压对滚动阻力系数影响很大。当气压降低时滚动阻力系数迅速增加,这是因为胎压降低时,滚动的轮胎变形大,迟滞损失增加。因此,适当的轮胎胎压是汽车具有良好动力性的保证。

胎压与汽车平顺性的关系

汽车的平顺性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舒适感觉,其实轮胎采用充气的方式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试想一下如果轮胎采用刚性胎或者实心弹性胎,那么其舒适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那么充气轮胎的气压选择不当同样会使其舒适性降低。

气压过足,会使轮胎的刚性增强,车辆的振动频率增加,平顺性变差。气压适当降低可以使其平顺性变好,如果轮胎气压过低,会影响车辆其他一些性能。

胎压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关系

侧偏刚度是决定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参数。轮胎应有较高的侧偏刚度以保证汽车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轮胎气压是影响其侧偏刚度的重要因素,轮胎气压越高,侧偏刚度越大。但气压过高后刚度不再变化。

胎压与功率循环的关系

所谓的功率循环是指由于车辆的不同轴上的轮胎滚动半径不同而造成轮胎的拖滑和滑转现象,从而造成功率的损失。

轮胎气压影响轮胎变形,而轮胎变形的大小影响滚动半径,从而影响行进速度。对于两轴汽车必须根据其前后轴荷选定轮胎气压,保证轮胎具有相同的滚动半径,避免功率循环。

胎压与汽车制动性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较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通过适当降低轮胎气压可以增大轮胎变形,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从而提高附着力,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性。

胎压与汽车通过性的关系

汽车的通过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轮胎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轮胎的花纹、直径、气压等,对于同一轮胎来说,通过不同的路面时,需要的轮胎气压也不一样。

在良好路面上时,尽量使其气压达到标准值,在松软路面上行驶时,尽量使其气压低一些,否则很容易造成轮胎在原地打滑的现象。

其它

胎压是影响轮胎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轮胎气压选择不合理会造成功率循环,进而使轮胎磨损增大,影响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到对动力性的影响,必须选择合适的轮胎气压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和提高经济性。

保持正常胎压的重要性

胎压过高的危害

a.轮胎的摩擦力、附着力就会降低,影响制动效果;

b.导致方向盘震动、跑偏,使行驶的舒适性降低;

c.加速轮胎胎面中央的花纹局部磨损,使轮胎寿命下隆;

d.车身的震动变大,间接会影响到其他零部件的寿命;

e.会使轮胎帘线受到过度的伸张变形,胎体弹性下降,使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负荷增大;

f.并使耐轧性能下降。当遇到路面的钉子、玻璃等尖锐物体时,很容易扎入胎内,冲击会产生内裂和爆破,造成爆胎。

胎压过低的危害

a.与路面的摩擦系数便会增大,油耗上升;

b.造成方向盘很沉,易跑偏等不利驾乘安全的因素;

c.使轮胎各部位的运动量增大,过度的碾压造成轮胎的异常发热;

d.使得帘线以及橡胶的功能降低,引发脱层或者帘线折断与轮辋之间产生过度的摩擦造成胎圈部位损伤,异常磨损;

e.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成倍增加,胎温急剧升高,轮胎变软,强度急剧下降。车辆高速行驶,就可能导致爆胎;

f.胎压过低会使胎体变形增大,胎侧容易出现裂口,同时产生屈挠运动,导致过度发热,促使橡胶老化,帘布层疲劳,帘线折断,还会使轮胎接地面积增大,加速胎肩磨损。

参考资料:

胎压——百度百科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