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太合适,但愿有所启发,改改就OK啦!!
前年开学,漫长的旅程消磨了我的全部热情,到学校之前那悠远荒拓的岩石山丘,掩盖了学校给予我的新奇。
两层的房子,坑洼的街道,黝黑粗糙的路人,满怀了这新世界给我的休憩。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见到在火车上所期盼的迎接队伍,不,那怕是个问候也好。老人们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和那张漂亮的通知书上说的完全不同。我只怕他们怀疑这个学校是骗人上当的玩意儿,赶紧拦住辆面的,报了个在这还算响亮的地名“山西财经大学”。
小小的校门,狭窄而且只打开一半,几个穿着灰蒙蒙旧制服的门卫站在那里。爸妈随我一起,缓慢的走了进去。我们快不了,奢侈的丢弃不是老人们所能理解的,随我一起来到的还有两大包旧衣裳。进门就是那座高大的楼,可以说是这附近最高的楼,足足有15层。就靠这栋楼坚定了我父母“这学校还可以”的信念,“至少在山西是好样的”。
“宁为鸡头,不为风尾”,这也是我的想法,所以家附近那座有教育基地之称的大城市并没能留下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学子。
校园还算雅致,很有气氛,和想象中的大学没什么差距。可能是由于我的思想比较传统,一直出现在梦想中的大学并没有什么漂亮舒适的环境,反而都是些简朴清幽的所在,有些像庙宇。所以出现的眼前的一切,并没太多引起我的质疑。
报名处很热闹,帮忙的人很多,虽然不一定都在干实事,但至少洋溢着热情。忙碌的经历过大学第一次报到之后,我们一家子开始真正的欣赏这座将在以后四年都属于我的校园。
林荫大道,间隔的石凳,悠忽忽飘悠在空气中的那股清香,来来往往欢笑的路人。享受气氛并不是满怀浪漫的年轻人的专利,我还没有老去,我父母也是一样,这里能带动他们的思绪,飘飞到遥远的学生年代,体味儿子所能够体味到的一切。
老人们很快就回去了,留下一个孤单的我。山西缺水,但我们没有感受到,这是山西老乡对我们学生娃子的照顾。我爽快的把自己从头淋到脚,把一路的风尘搓得干干净净,然后找到校门前那家简陋的租书店,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粮,最后上床蒙头大睡。
到仔细看学校周围时,我喜欢上了这里,喜欢上了那些贫穷而勤劳的山西老乡。我只能告诉同来的兄弟姐妹们:
不要说学校有多么不满意,不要说周围的设施多么简朴,不要嫌山西老乡的服务多么粗旷,这些都是一个让人陶醉的氛围。到这里才几个月,我就深深喜欢上这个淳朴,厚重的世界,喜欢上那平顶的小房子,喜欢那脏嘻嘻的山西老乡,喜欢那随街摆放的小摊,喜欢那便宜而不还价的买卖方式,喜欢******
喜欢的那一切被现代的步伐轻轻的跨越过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些浅薄的记忆,呆在记忆的最深处,只有午夜无梦时才能轻轻触及,带来一丝淡淡的感慨。
到现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已随时间消逝。我们已经看不到那古老的存在,一个新的起点在面前,后来者将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