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有个出家当和尚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是谁?

2021-12-10 综合 468阅读
此一人为近代文学家,也是一代奇僧苏曼殊。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年10月9日(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二十一日)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苏曼殊随父亲回广东。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读私塾,养母河合仙氏从日本给他寄来的钱全被陈氏吞没。不久,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而无人过问。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一经历给他以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而去广州长寿寺出了家。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19岁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
另一人为李叔同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
“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李叔同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文艺的先驱者,是最早提倡话剧,最早研究油画和西洋音乐的人。他极富文艺才能,举凡诗词、篆刻、书法、音乐、美术、戏剧等等,无不独领当时风气之先。借用其得意门生丰子恺的话来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都被他走遍了。
李叔同东渡扶桑后,已二十六岁了。这二十多年来,他进过学校,也两次参加乡试,但始终没有确定自己的事业方向和谋生之道。在去日本之前,他确定了学习的方向:主攻美术,兼习音乐。当然,这是与他多年来逐渐增浓的兴趣和原有的书法技艺基础有关。他是一个做事极为认真的人,在日本留学期间为祖国的文艺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和贡献。如: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的发行;他是中国第一个美术留学生,首次开创了国内裸体绘画的局面;同时他还倡导建立春柳社,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