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了呢?

2020-10-28 综合 117阅读
从《资治通鉴》史书上来分析,秦国灭亡赵国的手段并非全靠武力,靠的是收买郭开,靠的是金钱发挥的作用。金钱让郭开扭曲了灵魂,心甘情愿的卖国求荣,绞尽脑汁地去陷害大将廉颇、李牧。
战国后期,秦国加快了兼并诸候六国的战争步伐。赵国的大将廉颇、李牧多次出奇谋,使秦军屡屡吃败仗,赵国很快成为唯一与秦国抗衡的诸候国。但是,赵国孝成王继位后,由于祖孙三代君王昏庸无能,屡中秦国反间计,重用奸佞之臣郭开,听信谗言,驱逐廉颇,捕杀李牧,将赵国175年的基业毁于一旦。《资治通鉴》第五卷、第六卷,记载了赵国灭亡的悲剧。
廉颇是战国后期的名将,能征贯战,统兵有方。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王龁与廉颇交战于长平关。廉颇见秦军兵多将广,士气旺盛,采取增高堡垒,加深壕沟,以逸待劳的战术与秦军对峙。“秦数则赵兵,廉颇坚壁不出。”秦军屡次三番向赵军挑战,赵军坚守城堡不出,秦军耗了四个多月毫无办法。秦昭襄王采用范睢“使人行千金于赵”的反间计,在赵孝成王近臣郭开身上使用大量金银。让他散布对廉颇谣言。昏聩的赵孝成王,听信郭开“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军,廉颇易与,且降矣!”的谗言,将谦颇调回,以赵括为将与秦军决战。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仅与秦军打两仗,便中了埋伏,全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被困46天后,赵括带兵突围被射杀,全部赵兵被迫投降。秦军害怕他们反叛,一夜间将40万赵卒“尽坑杀之”。赵孝成王死后,赵悼襄王继位,这小子并未吸取他老子刚愎自用、用人不慎的教训,刚上台就更换大将,“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削掉廉颇兵权,驱逐廉颇流亡魏国、楚国。公元前245年,赵军与秦军交战被围困,悼襄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思复得廉颇”,廉颇不计前嫌“亦思复用于赵”,悼襄王派使者前往看视廉颇是否还能带兵打仗。佞臣郭开与廉颇有仇,他“多与使者金”,令其进谗言毁廉颇。“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但使者受贿,却向悼襄王奏廉颇“顷之三遗失矣。”悼襄王听说廉颇一会儿拉三次屎,知其老不可用,“遂不召”。廉颇思念赵国而患病,郁闷致死。可惜一代名将,被郭开所害。
李牧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他屯兵雁门关采用“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的战术,多年来与匈奴周旋,赵军无伤亡,边境人民安居乐业。匈奴单于笑李牧胆怯,郭开却常在悼襄王面前说三道四。悼襄王令李牧主动打击匈奴,李牧仍采用敌来我守的战术。悼襄王发怒,将其撤换。替换李牧的将军主动与匈奴作战,每战必败,边境人畜常被匈奴虏走。悼襄王又起用李牧。李牧统兵后,再次采用坚守不出的战术麻痹匈奴。在全军将士“皆愿一战”的呼声下,他挑选战车一千三百乘,马一万三千匹,平常得“百金”之士五万人,善于射箭士兵十万人集中进行训练。匈奴单于向来认为李牧是胆小鬼,听说其组织军队训练便“大率众来入”。李牧布置许多奇阵,“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李牧率军“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余岁不敢近赵边”。至此,李牧威震匈奴,被誉为“赵之北边良将也”。公元前229年,秦军大将王翦率兵伐赵,李牧、司马尚统兵与秦军开仗,秦军多次败阵,王翦采用反间计,用重金贿赂嬖臣郭开。悼襄王死后,子幽缪王迁继位,他听信郭开编造的,李牧要“欲反”的谗言,调赵葱替代之。李牧遭此陷害很不服气,不受调遣,幽缪王派人“捕而杀之”。李牧死后第二年,秦军大举攻赵“遂克邯郸,掳赵王迁”。赵国至此被秦国所灭。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