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写日记浓浓的年味一百个字

2022-08-18 社会 63阅读
1.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就来了。
  新年的前两天,在家里,我看到了大人们就忙着开始大扫除,擦玻璃,洗窗帘、扫尘,搞卫生死角,在大街上,我看到了商铺前卖灯笼的,卖对联的,卖中国结的,一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非常喜庆。街上随处都能从商家门口的音响里传来过新年贺新年喜气的音乐。在超市里,我看到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无论是购物车还是购物篮里的年货都塞的满满的,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个个满载而归。
  最能让我感觉到年味儿的,还是我的农村老家,每到过年的时候,我看到了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捕鱼,打年糕蒸包子磨豆腐,忙的不亦乐乎!家门口小池塘的石阶上我看到了更是挤满了人洗的洗,刷的刷,还相互拉着家常。这时无论你从哪家门前路过,远远的都能听到“”咚咚咚”的剁肉声。远远的都能闻到香喷喷油锅香,那金黄的小肉圆,香嫩的扣肉,爽口的排骨,香酥的带鱼,这些美味只有正宗土锅土灶的油锅里才有味道。
  年味儿从四面八方传来,年味儿一天浓似一天,那崭新的衣服,丰盛的菜肴,火红的鞭炮,热闹的晚会……

2.
汽车驶入家乡时,高高挂的大红灯笼抓住了眼球,真漂亮。中国此时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可是去年此时,我还在谢菲尔德。一座二战中被轰炸后转型为以教育为主的城市。这里有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去年和朋友们一起平静又简单地迎接了中国农历新年蛇年的到来,大家一起做年夜饭并同步看春晚。
理工科男掌勺年夜饭
中国古语有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国前除夕夜的年夜饭都是父母在张罗,自己根本不用过手。即使如此,一桌丰盛的大餐也会自然而然出现在除夕夜的饭桌上。在英国过年,要是没有朋友的主动邀约和操持,估计,我的年夜饭是炸鱼和薯条。
朋友都是一群理工科男生,一群做得拿手菜的居家男。香干炒肉,凉拌木耳,粉蒸排骨,宫保鸡丁等,经他们一捯饬就像模像样得端上了饭桌。这些虽是国内的家常菜,却是国外的大餐。有些食材不好买,即使有,也非原汁原味,少了点熟悉的味道。可是,有吃的就很幸福啊!
朋友邀请了位台湾的同学一起过年。举杯时,友人欣慰道: “欢迎回家过年!干杯!”
一直认为大多数中国男生大男子主义,很少操持家务,总是饭来张口。他们却改观了我的偏见认识。或许,生活面前,人人平等。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生活的底色。每样都要有,也都要会。留学,不仅重学业,饮食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照顾好自己,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和在学术上有所见解或者建树同等重要。
远方的牵挂
第一次在国外过年,不管父母还是子女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太习惯。我们的年夜饭没着落,他们没处给压岁钱。
电话里,父母详细询问了过年的所有细节。时间,地点,人物,菜单等等,一个都没少。我知道,这些细碎的问询里,是他们满满的思念和牵挂。听着电话里家里的年味儿,心里很是酸楚,思家的情绪一下达到了顶点。差点流泪,想想还是硬生生咽了回去。出门在外,不能让家人太担心,该坚强的还得坚强。虽然,彼时,我极度想家。
留学之路充满艰难和孤独。思乡之苦在节假日更甚。电话和视频虽然能及时传递信息,可是心里的情感对方却摸不着。
听着电话里恋人调皮的声音,心里很暖。电话的那头,烟火声清晰有力,一发,一发,又一发,强有力地绽放在彼此心间。这就是两个人的烟火,春节独有的浪漫。
回不去的万里之遥,科技能带去及时信息,传递一部分情感。可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人和恋人的思念,深深地藏在心里。彼时,完成学业是第一要务,该吃的苦还得吃。思念,算一种。不过,只有享受过精神上的孤独和思念之后,才更珍惜团聚和相处,才更懂得家的意义。
直播间里的年味
记得很清楚,蛇年的正月初二,是我们惯常的新闻日。春节不放假反而还上课,前所未有的事。可是这在英国,别人不过年。甚至有人不知道中国年的存在。
新闻日,是我们新闻专业的实践日。从早上的选题会开始,由学生自主选题,主编敲板,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新闻的采编写,最后在谢大新闻栏目JUS NEWS播出。
选题会上,主编同意了同学提出的拍摄舞狮队在谢菲尔德市政厅彩排的请求。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蛇年的到来,谢菲尔德中国学联和成都市代表团共同准备了一台元宵晚会。
当日,我作为主播并未被外派采访和拍摄,而是呆在家里帮着做后期编辑。这条舞狮队的新闻最后并未被当做要闻来播,而是放在节目的最后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对于这样的决定,中国同学们对于当日值班的外国编辑有些小小的微词。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们来说,中国新年是根植于心的传统。
过去的二十几年,央视和各大地方媒体对春节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频出新点。它怎么就不是大新闻了呢?况且年初二跑出来的新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能这样处理? 这是文化的差异也是新闻判断的结果。
英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并不那么感兴趣。虽然,中国在崛起,中国也频繁出现在新闻里。但,并非是谢菲的城市新闻,更不是谢大的周播新闻里。因为中国新年对这座城市并未有多大影响。对谢大的非中国学生群体也带不去多少节日的喜庆。即使中国学生,课也照上,论文照写,饭照做,没有压岁钱收。
所以,我们还是尊重主编的决定,把它做成小新闻。新闻虽小,时常虽短,画面也并非像国内大型晚会般壮观和恢弘,但,当我播到它时,心里充满了暖意和自豪。
今年过年在家过。少了村里的宁静和简单,祖国惯有的聚会和团年也被提上了日程。可每种年味儿都有它独有的魅力。想念英国宁静祥和的新年,期待中国大家庭热闹的团聚。让我们拥抱每种不同的年味儿,享受,并尊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