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联是: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为宋代王安石所作,下联“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则为宋代苏轼所对。
译文:走七里地去山塘,走到半塘经过了三里半的路程;到九溪洞游玩,经过中间的洞是五溪的中间。
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运用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七里地的一半就是三里半,而这个半塘恰好还是一个地名。
所以,下联不仅要和上联一样暗含数学知识,还要在同等的位置也是用地点名词。九洞的一半刚好是四洞半,而五洞的中间,正好是四溪半。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相传王安石把苏东坡调任黄州,亲自送苏东坡上路,并出了三个句子让苏东坡对。第一句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那一年闰八月,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
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出苏州金阊门至虎丘,这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中间有一个叫半塘的地方,苏东坡不久前曾路过此地。
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苏东坡也游览过。苏东坡虽然是大才子,一时也对不出来。王安石笑着说:“不必急着对,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不迟。”
这一年,黄州的重阳节前后一连刮了几天风,苏东坡到后园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却一朵没有。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少,还嘲笑别人,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
苏东坡调回京师时途中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触动灵感对出了三联中的一联: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下联: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