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于2008年12月由原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和人类学系联合组建,其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浓厚的底蕴,诸多国内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学者任教于此,如史禄国、邓初民、顾颉刚、许地山、朱亦松、容肇祖、胡体乾、言心哲、傅尚霖、黄文山、萧隽英、商承祚、杨成志、陈序经、钟敬文、董家遵、杨庆堃、岑家梧、梁钊韬、何肇发等知名学者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山大学社会学学科是在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复建的社会学学科点之一,并于1981年全国首批获得社会学专业硕士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并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社会学专业自恢复、重建以来,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但是整个华南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而且在中国社会学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借助与香港地理毗邻的优势,发挥着中国社会学与香港、国际社会学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作用。在2008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比中,中山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在并列第三名。
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几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城市与社区研究、人口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劳工研究。其中 在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社会学、产业集群、消费社会学、农民工、城中村、港澳社会、大跃进时期的人口等研究领域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