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用一种文体,如(议论文、戏剧、诗歌、散文、抒情)等,谈谈对语文教学结束后的感受。请注明文体

2023-05-31 综合 37阅读
说起语文教学,感受颇深。俗话说:予人一杯水,就得准备一桶水。这个准备是长期的,竖知肢有些东西是“无用之用”。比如说甲骨文,教学中用到一些,但是你就得在这一方面多下些气力。多亏林西莉的《汉字王国》,一个瑞典人。能把中国的汉字研究到这个份上,让咱们整天泡在汉字里的国人汗颜。有了这种准备,上课时就会有底气,这种底气就是平时的积累。
作为语文教学的教育者,岂止是有一桶水。还有一句话叫做:“教学相长”。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往有些问题不求甚解,但是临到教学,必须较真。就得急来抱佛脚。比如说那一次讲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以前读过,但是临到上课前备课时候,却发现许多问题。比如:毳衣、雾凇沆砀、喃喃等一些生僻字。每每发现问题,我就一顿狠补。其实一堂课的教案,写在教案里的并不多,很多在心里。
语文教学不能光说不练,必须下海。语文教学中心就是写作文。而我以前对于写作,只是在学校时候写过作文,这就显得很不够。有时候给孩子出了题目,我也写一写,这一写就发现很多问题。孩子已开始接触的是记叙文。记叙文的题目应该越小越好。不然孩子找不到下笔的地方。
我就从分析题目,找出作文点(就是能写那些东西)入手,帮助孩子,打开思路。写作文就是锻炼思路,思路一通,下笔就会流畅。在这中间,我主张多多启发孩子的思路(往大一点说就余世是思维),让孩子懂得作文就是写话,就是“我以我笔写我口”。有话好好说,有话慢慢说。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克服从手到笔的障碍。这个障碍打通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主张作文从背诵开始,我就搜集一些古代精短的散文让孩子背诵。古语说得好:“文读百遍其意自见”。一开始有些孩子有畏难情绪,我就同孩子一起背诵,来一个比赛,结果孩子的兴趣大增。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人主张作文要多积累一些词汇,积累一些好词。其实词汇无好坏之分。就看用的是不是地方。
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并无什么好词,但是因为用的是地方,而千古不朽。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通篇下来,多为平常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猛高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严格讲,作文不是使用一些词汇,一些好词。作文的根本在于:锻炼思路。词汇的运用相对于写作只是一个技巧。如果说,文章的构思是宏观的,词汇只是一种材料。
语文教学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千万不能束缚孩子的思维,僵化孩子的思维。如何引导其中的学问大矣。语文教学的老师既是教练,又是指挥。有时要耳提面命,有时要单兵教练,有时善于调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