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生产专项扶持资金需要什么条件?
1、都昌县鄱阳湖生态保护的现状(1)、鄱阳湖水质状况保持较好。根据近5年鄱阳湖九江水域2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系统分析,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体水质标准。98洪灾后,都昌县新建的印山自来水供水水源地,经卫生环保部门检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此外,银鱼产卵水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淡水渔业水功能区及候鸟保护区等四个水功能区水质均达标。(2)、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不断加强。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在都昌设立了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11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200公顷,实验区面积32900公顷。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69种。2008年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使都昌县湿地和候鸟保护走上正规化。为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还专门安排了9名专职护鸟员,负责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矶越冬候鸟信息反馈等工作。由中央湿地保护项目投资建设的矶山、多宝、周溪等三个基层保护站将在今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3)、治理水土流失工作成效明显。都昌县水土流失危害遍及全县24个乡镇,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1.11万亩,占山地面积30.5%。近年来,都昌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成效较为明显,至2008年,全县共治理土流失面积21.66万亩,治理区内的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了30-45%,其中多宝沙山秃头涧小流域治理效果最为典型,其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8%提高到现在的75%,1500亩水保林已形成规模,该项目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4)、沿湖地区血防工作有效开展。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全县累计消灭钉螺面积14.31万亩,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1%,累计反复查病263.5万人次,治病及扩大化疗39.2万人次,治疗耕牛11.26万头次。至2004年,有5个乡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有12个乡由重疫区将为中、轻度流行区,全县人群平均感染率由防治初期的26.2%降至5%以下,全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都昌县鄱阳湖生态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虽然鄱阳湖被誉为长江最后“一湖清水”,但其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以Ⅰ、Ⅱ类为主,平均占85%,Ⅲ类水占15%,呈缓慢下降趋势;90年代仍以Ⅰ、Ⅱ类水为主,平均占70%,Ⅲ类水占30%,下降趋势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后,Ⅰ、Ⅱ类水只占50%,Ⅲ类水占32%,劣Ⅲ类水占18%,下降趋势急剧,维持中营养状态,且呈现上升趋势。(2)、水资源忧患意识薄弱少数地方和企业对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盲目承接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污染企业和项目,留下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一些企业管理者环境意识不强,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粗放型经济造成部分地区已无富余环境容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3)、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在湖区的环境管理方面,农业、林业、水利、水产、国土、海事、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由于各部门之间、各行业之间利益的不统一,职能交叉重叠,管理体制不顺,造成多头管理、多头不管、有利都上、无利则推等现象时有发生,亟需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4)、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也是简单堆放,达不到卫生填埋要求。大量生活污染源直排入湖,有机污染富集在湖区,致使鄱阳湖部分水域有机污染加重,水质呈下降趋势。(5)、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且利用率低,造成湖区氮磷污染物大幅增加。渔业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养鱼、网箱养鱼,使湖区浮游植物生长迅速,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加快,已经威胁到水体质量和饮用水源安全。(6)、生态系统质量下降鄱阳湖湿地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尚未得到系统有效的保护。存在把湿地当作荒滩、荒地、荒水无度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加之湖区“人鸟争食、人湖争地”的矛盾突出,乱捕滥猎、非法围堰、湖区用水过度等问题屡禁不止,鄱阳湖湿地资源不断遭到侵害,湿地资源萎缩,生态质量下降,湖泊生态系统日益脆弱。3、开展视察、考察、督办活动后的几点建议搞好鄱阳湖生态环境是一项综合治理和统一规划建设的系统工程,都昌县作为环鄱阳湖的一个大县,如何保护“鄱阳湖”生态、唱响“鄱阳湖”品牌、发展“鄱阳湖”经济,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组建相应管理队伍在2008年9月,都昌县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的领导职务,还下设了办公室,在形式上应该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不能专职,办公室里的具体工作人员都是在有关部门抽调,并且是兼职组成,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建议做好四个“专”:一是有专职领导管事;二是有专职人员做事;三是有专项资金办事;四是有专设机构理事。2、超前谋划,规范管理,打造生态经济强县都昌县作为环鄱阳湖区的一个大县,要把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建立在对鄱阳湖的开发、建设和利用上,做好综合规划、分步实施,把都昌县打造成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经济强县。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注重发展好水产业,要依托水产资源优势,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水产,积极推进水产养殖向品种优质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方向发展,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创立优质水产品牌,依法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旅游休闲渔业,坚持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与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发展,实施好现代渔业发展项目,为我县渔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发展产业经济时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的位置,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产业经济,要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利用、利用中提升,把发展高科技、无污染的生态产业作为环湖经济圈首选来规划,加快制订出我县生态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确保生态产业经济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旅游业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发展鄱阳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可推出有我县特色的观鸟游、沙漠游、水上游、古迹游,尽快修建贯通星子至多宝水上桥梁,把我县沿湖的重点景区:老爷庙、风力发电场、南宋名相江万里纪念馆系列、多宝沙山、苏山鹤舍、龙沙湾、东湖南山纳入全省的大旅游圈,形成旅游点网络,要尽快制定旅游规划纲要,组建相应管理机构;三是积极筹建都昌鄱阳湖湿地公园,根据都昌县湖区的实际情况,可规划出五个湿地公园:一、南山湿地公园,范围是从大树黄金咀至矶山,面积约3万亩;二、多宝湿地公园,范围是从射山至老爷庙,面积约5万亩;三、西湖湿地公园,范围是从万户至周溪,面积15万亩;四、鄡阳湿地公园,范围是从周溪至大沙,面积约5万亩;五、马鞍湿地公园,范围是左里至苏山,面积约3万亩;四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找准新能源和新型工业的突破口,做大做强新型能源产业要以风电、太阳能为主导,发展新型工业要科学地搭建承接平台,为新型工业落户都昌创造有利条件。3、财力扶持,有效管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建设生态经济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我县的财力有限,因此要在县财政尽力安排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组建常设机构,成立旅游局是当务之急;二是设立我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办事机构的专项工作经费;三是扩大森林覆盖率,防患水土流失,仅多宝乡就有3万亩的沙山亟待治理,已申报的鄱阳湖“魔三角”沙山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需要尽快立项;四是设立湿地保护及候鸟保护等专项资金,都昌湿地面积多,而又有国家保护动物,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四是建立水利枢纽工程,建议在我县境内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口处建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血防、航运、生态保护等多功能的水利工程;五是加大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在沿湖重点城镇,如:县城、多宝、苏山等地,建设较大转运能力的码头,为发展造船等工业打下基础;六是搞好县城居民引水源的建设,切实解决沽水期引水困难和水质问题;七是大力发展南岸洲经济,使南岸洲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4、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形成齐抓共管态势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治理,实现良性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化管理。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争取省政府对鄱阳湖周边县设立生态保护综合考评机制和鄱阳湖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解决我县当前财力无法解决的生态保护费用;二是加大湖区景观及基础设施建设,连通环湖路和城市之间的桥梁,构建水陆并举、干支相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观摩的交通网络;三是整合部门资源,统一设计、包装、唱响“鄱阳湖”品牌,把我县打造成为全国“候鸟之乡”,把我县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全国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湖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使鄱阳湖成为一个“生态保护湖”、“旅游观光湖”、“经济发展湖”。5、创新载体,强势宣传,彰显“生态立县”品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栽体,通过宣传,提高都昌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都昌的影响力、吸引力,努力为我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活、内容新、力度大、影响深的宣传报道,集中展示都昌的生态资源和工作成效,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优势,利用都昌政府网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宣传,制作、维护好都昌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网页,采用图、文、声、像相结的宣传形式积极向外推介“鄱阳湖上都昌县”品牌,开设网络互动栏目,为我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收集良言善策;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示、征集、研讨和宣传报告活动,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加深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来;三是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通过编写书籍、创作文艺精品、组织文艺和书画展览等活动,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