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对中国制造做出了顶层设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现目标进一步绘出“施工图”,要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高楼万丈,钢筋的承重力度是关键因素,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制造业由“大”变“强”尤为重要。新时代,需要中国智造成为“硬脊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大国博弈,是一场硬仗,制造业是硬实力的核心。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振兴制造业上。《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全面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的制度设计基本完成。美国政府也提出“制造业回流”,期望提振经济和就业。
日前,原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主任左铁钏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博士、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龙飞博士和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商会副会长贾红阳博士在京出席了“新时代·中国智造”圆桌会议,就制造业由“大”变“强”所面临的挑战、发展优势和实现路径等问题与在场的多位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于中国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硬性挑战,李金波博士认为,挑战可能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质量的挑战,需要改善行业的监管,加强弘扬工匠精神;二是品牌的挑战,中国产品在技术、工艺方面已经在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但“就是卖不出好价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品牌建设;三是动力不足,国有企业改革有待深化,创新的主体还需要塑造。
在“中国制造2025”所体现的发展思路方面,龙飞博士认为,从未来经济宏观政策走向来看,在2025年之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整个经济体当中很多核心的环节、关键的技术要有实质性的突破。举一个例子,万丈高楼,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建楼的钢筋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强度,要解决是整个工业基础生产力度的问题,未来政策可能都会向这方向做个倾斜,政策作用点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而是要解决全行业存在共性的关键性的问题。整个经济体当中很多核心的环节、关键的技术要有实质性的突破这是未来对中国实体经济的硬性要求。
在培育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个课题上,李金波博士表示,一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离不开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二是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三是工信部、科技部大力推进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些重大专项力图从基础科学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上做一些突破,以这些突破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四是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培育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过程中,新时代呼唤硬骨头的企业家。
在创新环境方面,左铁钏教授指出,所有创新都需要基础研究,都需要时间沉淀。国家要创造稳定的创新环境,要以人为本。科技工作者要考虑中国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让科技创新为人民谋幸福。硬骨头企业家需要深刻理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精神,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融入到企业自主创新中。
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贾红阳博士表示,创新是一件很专注的事情,因为专注了才能够把它做到专业。目前,不论大公司、小企业,创新意识确实都在提升。他认为,所有的创新,最本质的还是人。硬骨头企业家需要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社会上还是在国际舞台上,都要积极主动引领自主创新的文化。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是一场硬仗,需要我们参与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不同主体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破除一切困难,破茧成蝶。为此,中国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硬脊梁的企业家,需要过硬的创新,需要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需要加快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将为推动世界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动力。
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