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不是反对人自杀的吗,为什么海子还是选择卧轨

2020-05-09 文化 365阅读
海子不是基督徒。
   他选择了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出生,也选择了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离去,他就是诗人海子。在他离去的现场,随身携带的4本书当中一本是《圣经》。他的作品深受圣经影响,他却没有接受圣经关乎生命的信息,最后还是选择了死亡。有人称海子的死是殉诗甚至殉道,其实这是对殉道的误读。
3月24日是海子的生日,3月26日是他的忌日,已经23年过去了,记得他的人却丝毫没有减少。各地纪念海子的活动也就集中在了这三天,诗歌朗诵会、舞台剧、研讨会等,掀起高潮。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其亲切明快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广为传诵,曾经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给人呈现一幅幸福的异象。
然而诗人自己却是痛苦而殁,生前不被人关注,不被人认同,寂寞而孤立地徘徊在边缘状态,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海子在死前的相当长的时间时里,也处在现实的痛苦和对幸福的渴望之间的激烈挣扎中,被认为有精神分裂倾向,直至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在他的诗中,分裂的、断开的、破碎的诗歌景象不断涌现。
海子去山海关时带了四本书:《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在这四本书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圣经》,可以说,诗人后期的许多诗歌的灵感和意境都是来源于《圣经》的。
以至于陈超曾说:“海子是圣徒般的诗人,他捐躯的意志具有‘不顾’的性质,以致当我们反观他的诗作时,竟产生了一种准神学意义。”
虽然在海子诗作的灵感和意境中可以感受到圣经的影子,但他却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圣经所带给我们的生命的信息当中。海子一生为了保守心灵的圣洁而战,有人认为他选择死亡便体现的的是他的殉道精神,以至于有人说他是圣徒般的诗人。其实这是对圣经的误解,圣经中的圣徒为了信仰,为了所持守的真理而甘愿牺牲生命,因为在他们在对上帝的信仰当中已经得着永恒生命的平安和喜乐,对他们来说,活着是在享受与上帝交流中的喜乐和平安,所以圣经中从没有自杀的圣徒。
但海子让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充满对永恒幸福和真理的渴望和寻求,现实却处在内心的痛苦挣扎当中,海子是在寻找真理的途中选择了死亡。遗憾的是,他在卧轨的现场虽然打开圣经,但他并没有接受其中关乎永恒生命的信息。耶稣曾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倘若海子能发现圣经所启示可以超越一切罪恶和死亡的爱的能力,或许悲剧不会发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