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2020-10-01 军事 100阅读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一)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
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这里面有个基本问题我们需要注意: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上升)出现的问题,不是中国衰落带来的问题。不是鸦片战争,不是20世纪5、60年代的“帝反修”大包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成长的烦恼。”
(二)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
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周边环境恶化的迹象比较明显:
1、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而朝鲜方面,虽有缓和,但仍然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面对东北亚的危机,中国政府游说于美、俄、韩、朝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2、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中日关系在21世纪开始就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小泉任期内,由于其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等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中国等的强烈反对以及日本“入常”的失败,日本“归罪”于中国,中日之间出现冰冻关系。后虽经安倍的“破冰之旅”和温总的“融冰之旅”,但“政冷经热”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特点。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援助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3、海上矛盾激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与周边国家就出现了海上纠纷。进入21世纪以后,纠纷不断升级,海上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最近两年来,矛盾已经突破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公开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东海,有中韩渔业资源之争、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资源之争;
在南海,南海领土争端就更加激烈,声索国几乎包括所有东盟国家(越南、菲律宾为强硬派,希望借美国日本印度之力改变现状;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为务实派,试图利用打国力量维持现状;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为中立派)
与中国周边其他国家相比,印度虽没那么高调,但也不甘寂寞,不断加快“东进战略”步伐。2011年9月中旬,印越两国外长在河内举行会晤,公然谈及联手开发南海油田。10月4日,印度和阿富汗宣布建立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月中旬,印度与越南、缅甸签署防务协议。11月2日,印媒称印国防部未来5年将斥资130亿美元扩军,其中大部分新组建部队将部署在中印边境。而日印“热恋”,的交集从政治上升到了军事安全核心层面,近期两国关系更是急速升温,高层互动频繁,连联合军演都提上了日程。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印度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安全与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战略合作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处处视邻居为威胁,并介入与其毫不相干的邻国之间问题,则实属“以邻为壑”。也许,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制定对外政策时,更应该考虑真正的国家利益在哪里,而不能只一味地追随其他国家的战略,充当“马前卒”。(欲与天公试比高)
针对海洋争端,2011年,中国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瓦良格号航母试水,一是9月6日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政府白皮书。瓦良格的试水显然是中国壮大海军势力的一个表现,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并指出中国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通过简单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南海诸岛和钓鱼岛显然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在西方媒体对此进行了片面解读,导致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严重忧虑,害怕中国与之清算,甚至提出“中国军事威胁”,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不断激化。
4、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南亚局势依然紧张
缅甸之变不仅导致难民潮,而且影响到中国在改地区的影响力。
自2008年11月孟买袭击案爆发、印度中止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进程以来,两国之间时有局部冲突。印巴未能遵守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造成双方武装力量和平民伤亡。2011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边防军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交火,各有伤亡。印巴关系将长期成为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
自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阿战已进入第10个年头,但阿富汗局势至今无明显好转。相反,随着本·拉登被击毙、美国宣布从阿富汗逐步撤军,该地区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
以上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